穷兵黩武残局破解图片,兵贵拙速残局破解

hacker|
75

博雅象棋残局渐入佳境穷兵黩武

117,145,应该可以帮你破,172关等等,127,,118,169,54,最近给网友破天天象棋残棋52,都没有办法啊。,给你看看问象棋问题的时候。你把这关截图发图片过来。,130。,143,配个图片说明啊,102,要不然别人想帮你破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出兵攻打日本的例子?

主要是元朝三侵日本,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这是我们主动出击的,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个相对对外和平的国家,除了内部的征战,侵略他国还是有限的

关于十三世纪元帝国两次入侵日本的惨重失败,当时从东亚到欧洲的许多史籍都有记载,不过最原始的纪录来源不外三处:一为元帝国的记载;一为朝鲜的记载;一为日本的记载。这三种记载都有偏颇,相互矛盾处很多,所幸都不是孤证,又有考古发现作旁证,互相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相。其中朝鲜人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战争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因此他们的记录更可信些。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之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多, *** 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执意要控制日本,除了显示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于理财,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贵由和蒙哥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激战四年,这场蒙古人之间的内战无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而日本在过去数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更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这个富裕的岛国在急需硬通货的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肥肉。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 *** 。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 *** 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之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 *** 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之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相对来说,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损失小一些,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战刀: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 *** 技术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古代更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大马士革钢(铸造花纹钢),日本钢(暗光花纹钢),马来钢(焊接花纹钢)。中国更好的钢(镔铁)其实也是一种焊接花纹钢,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那样出色,中国更好的刀剑一般由进口的马来钢制造。大马士革钢为高级合金钢,冶炼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具体制造技术已失传。在古代,大马士革钢刀一般只有贵族才能拥有。最顶级的大马士革钢刀为乌兹钢刀,产于印度,其次为斯切尔弯刀,产于波斯。斯切尔弯刀的做工和装饰极尽精致奢华,是蒙古贵族的爱物。相比之下,日本钢其实并无太大特色,日本战刀的优良性能主要来自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大马士革钢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民兵都可拥有一把好刀。

平心而论: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之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因此日本人的战术可谓十分高明,当然这也需要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做后盾。

之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在统一中国之后,他便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军队由中国各地,蒙古和高丽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粮秣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舰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准备自然无法保密,日本人严密侦视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当敌人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 *** 约十万,其中 *** 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被尽被毁坏焚毁。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 *** 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 *** )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有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艘小船,幸运地漂回中国。忽必烈透过这三位幸存者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范文虎被斩首,其他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日本史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人投入的军队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日本人对元军中的 *** 评价更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生怕死,士气低落,是标准的鱼腩部队。不过 *** 打仗不行,做奴隶倒合适,因此日本人最后赦免了部分 *** 。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两次战争中的八年间隙期间,日本人似乎改进了他们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时,蒙古人发现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与蒙古强弓不相上下。从保留至今的图画看:日本人的长弓与当时更先进的英格兰长弓有几分相似,长约一点五米。由于日本人本来就很矮小,画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们所持的弓还短。实际上当时日本人的战术也和英国人相似,都是以重骑兵(武士)为突击主力,轻步兵和弓手负责保护两翼和压制敌人。

关于日本参战军队数量,各方的说法都很模糊。后来的一些中国野史称之一次战争日本投入十多万军队,第二次战争则有四五十万日军参战。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也绝不可能。当时的九州总人口不过几十万,即便全民动员也不会有十万兵力,况且并非九州所有地区都派兵参战。两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日本的财富和人口都远胜过十三世纪,战国时期几场著名的大战,各方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五六万人。日本的军队数量不多,部分原因在于日本人较崇尚精兵。我个人的估计,之一次战争日本军队约一两万,第二次可能是五六万,反正不大可能超过十万人。

元帝国对日本两次入侵的概况就是如此。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许多爱国者对蒙古人的失败深感惋惜,他们总结了不少教训,认为如果元帝国能避免这些失误,本可以征服日本,这样亚洲历史就要改写。这些教训较有道理的有四条:

之一, 不应该由范文虎这样的庸才做统帅;

第二, 远征军应多配备马匹;

第三, 远征军应配属“ *** 炮”;

第四,军队的规模还不够大。下面我分别说说这四点。

先说说范文虎,范不过是副统帅,真正的统帅是右丞阿塔海,不过他没有亲临战场,实际的统帅是两位副帅,一为范文虎,一为蒙古人唆都。范文虎只指挥新附军,其他部队都由唆都指挥,可以说所有精锐尽由唆都掌握,唆都才是实际上的统帅。但蒙古人没有海上作战经验,因此范文虎有时成为实际的指挥。范文虎和唆都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平庸,但在此次战争中他们并没有犯什么特别愚蠢的错误。飓风来临之前,范文虎已有所预感,他命令自己能指挥的部分舰只驶入较安全的峡湾躲避,结果总算保留了几艘完好的船只供高官们逃命。不过后来追究起责任来,身为 *** 的范文虎当然首当其冲被处死,唆都所受的处罚不过降职而已,在某些“爱国者”眼里范文虎自然成了历史罪人。

再说说马匹,远征军只配备少量马匹,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渡海登陆作战时,战马所消耗的给养是步兵的五六倍。也就是说:如果给参战的四万多蒙古兵都配上战马,他们也就不可能有其他辅助部队了。另外日本人用于阻挡骑兵的石墙大概也是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提供更多马匹的重要原因。在海滩上四万多蒙古骑兵是否比二十多万混合步兵更易于突破日本人的石墙呢?我认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所谓“ *** 炮”,并非如许多爱国者所想,它其实跟中国关系不大。 *** 炮的前身是西方的抛石机(catapult),公元前八世纪由亚述人最早使用。之后西亚和欧洲各民族不断改进,到公元二世纪初的罗马图拉真时代,抛石机的机械结构已十分完善,它成为罗马工程兵的制式装备。公元九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化学家改进了抛石机的投射物,使抛射后的燃烧效果远胜从前。拜占庭的敌人 *** ( *** )在其舰队吃了几回大亏之后也开始仿制和使用抛石机,成吉思汗的一位驸马就是在与花剌子模人作战时被抛石机的弹丸击中身亡。蒙古人使用的“ *** 炮”为巨型抛石机,由俘获的 *** 工匠制造。这种 *** 炮用舰船运输十分困难,元军如果要运载 *** 炮往日本使用,必然大量减少运送的战斗兵员。这样 *** 炮的作战效果是否能补偿士兵减少的损失,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我想:即便 *** 炮发挥作用,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事实上,之一次入侵日本时,蒙古舰队倒装备了几具 *** 炮,原打算用于海战,可预期的海战并没有发生。当元军退守海滩时,这几具 *** 炮也用于轰击日本人。可 *** 炮究竟效果如何我并不知道,有野史称“大败日军”,我觉得这说法不大可信。从后来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配备 *** 炮来看,其实战效果不会太显著。

如果元帝国往日本投入更多的军队,比如说三四十万,元军确有可能突破石墙,攻入九州内地。但想要进一步征服日本,我认为不可能。大家恐怕忘了一条基本的常识:小国面对强国的威胁想保持独立,它不必击败强国,只需让强国意识到侵略自己得不偿失即可。而这一点,日本早就做到了。就算蒙古人能攻入九州,日本人也不会向侵略者屈服,他们会坚壁清野,不断袭扰。这样入侵的大军会和美洲革命期间的英军一样,所有的人员,武器和粮秣的补充都得依赖漫长脆弱的海路运输。即便以中国之大,也无力长期承担这样的战争,元军最终的结局只会是退出日本。

事实上,忽必烈确实准备第三次更大规模地入侵日本,他命令阿塔海负责征日准备,阿塔海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制造更多的舰船,召集更多的部队,征集更多的兵甲给养。然而,在准备了几年后,元军在安南(越南)和占城等地的失败终于使忽必烈意识到进攻日本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忽必烈最终降旨宣布:为了体恤民力,征日准备一律停止,士兵和民夫大多遣散回乡。忽必烈的举动等于承认了自己过去十多年对日政策的失败。但无论如何,与历史上许多伟大领袖相比,忽必烈承认错误的勇气令我钦佩。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子铁穆耳(成宗)改变对日敌视政策,恢复中日通商,蒙古人终于能通过和平渠道获得日本的白银。

元帝国在安南的失败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当时的蒙古人不可能征服日本。安南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远不如日本人,也没有日本人的地利,不过他们奋勇抗敌的勇气倒和日本人相似。据说所有安南军队的手臂上都刺有“杀鞑”二字,以表明自己拼死杀敌的决心。由于中国和安南之间没有大海阻隔,蒙古大军能轻易突入安南腹地,在整个安南战争中,安南的任何地方蒙古人都能不费力攻占。但安南军队在初期遭大败后即避开正面战斗,不断组织小规模袭扰,蒙古人损失惨重,南征副帅唆都(就是前述的侵日统帅)也遭伏击身亡。安南战争旷日持久,元军的人员兵器和粮草补充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财政危机,最终忽必烈不得已将军队全部撤出,承认了安南的独立。

高丽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更为艰难,从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征服高丽起,高丽人的反抗就没有停止。高丽人时降时叛,屡败屡战,抗战最艰难时,高丽王浮于海上,拒不投降,也拒不和谈。最终铁穆耳意识到高丽战事若不结束,朝鲜半岛会成为帝国流血不止的伤口,在占领高丽七十余年后,蒙古人从大部分高丽地区撤出,承认了高丽王对朝鲜大部的统治。元帝国亡于明王朝之后,朱元璋像当年的忽必烈一样,也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日本人的反应也和当年一样,他们拒绝了明帝国的要求并杀了来使。面对同样的冒犯,朱元璋比忽必烈冷静得多,他没有负气出兵,只是下令禁止与日本通商。为了避免子孙重蹈忽必烈的覆辙,朱元璋在一篇《大诰》(政治遗嘱)中将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综上所述,日本,越南,朝鲜等人口只有中国人几十分之一小民族,它们的能击退蒙古人的入侵,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但无论如何,这些小民族的成功无疑增加了我们汉民族的屈辱感。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我们对越南人和朝鲜人的成功尽力淡化。而对于日本人,由于他们曾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讲述他们如何英勇抗击侵略更是令人不可容忍。由于有“神风”的存在,许多爱国者遂顺理成章把日本人能保持独立归咎于运气。事实上,“神风”确实帮助了日本人,但如果没有“神风”,日本人同样能击退蒙古人。要驳斥“神风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神风”之前,日军和元军已激战近五十天,元军遭重创,而且完全被日军压制。

最后再说几句:关于当时的中国和日本,某些现代中国学者和所谓爱国者的表现实在是令人作呕,这里简述其中两项。

其一是扯大旗作虎皮,乱认祖宗。元代明明是中国人遭异族征服的时期,在元帝国的四等居民中,作为中国主体的 *** 地位更低,按照蒙古律法,蒙古人杀死 *** 与杀死别人的驴子同罪。许多当时地位远比中国人高的民族,如俄罗斯人,朝鲜人, *** 尔人,他们的后裔都将蒙古统治时期视为民族的耻辱。而许多大喊“爱国”的中国人,却将蒙古人的统治视为无上的光荣,借蒙古人的军功来装点自己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成吉思汗这个不会讲一句汉语,视中国人如粪土的半野蛮人也被许多爱国者认作中国人,捧为“中华英杰”。成吉思汗如果知道自己死后会有这样多 *** 的奴才自愿为他舔 *** ,不知会做何感想。

其二是竭力丑化别人,为自己的懦弱开脱。当时的日本人,越南人,朝鲜人都是英勇顽强的民族,他们光明正大地击退了统治半个世界的可怕强敌。可我们的某些史书总是尽力夸大他们的短处,以暗示他们其实跟中国人并无差别,不过更幸运而已。讲到安南的战争,许多史书着重说安南军如何低劣,不敢正面迎战,蒙古军如何威武,如何攻城略地,后来蒙古人又如何不适应热带丛林,如何瘟疫流行,等等。我想:明眼人都明白,当时的安南人如果跟蒙古人逐城硬拼,那才是 *** 。其实若论抵御蒙古人的地利,南宋丝毫不比安南逊色,因为中国的南部地区江河纵横,湖泊与水田密布,是机动骑兵最难以发挥的地域。至于元军在日本的失败,许多中国史书把这完全归功于飓风。只字不提日本人的英勇抵抗,却凭想象大肆编造和渲染日本人如何恐惧,如何奔走呼号,如何绝望祈求上苍,等等。

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饱受 *** ,这自然有外在的原因,可更大的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这需要我们认真反省。可有些所谓的爱国者不肯面对事实,倒热衷于 *** 历史来寻求 *** 。我个人的看法:“神风”这类意淫谬论的广泛流传,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耻辱。

另有一说:

蒙古帝国于1259年完全征服高丽王国后,听说在更东方的大海上,还有一个日本帝国,便于1266年,派遣使节前往招降。日本当时是龟山天皇在位,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蒙古帝国这回事。对这种来历不明的使节,自然不予理会。这种冷淡态度,引起两次无妄的灾难:

之一次,1274年,元兵团一点五万人,在蒙古大将忻都、高丽大将洪茶丘率领下,乘战舰九百艘,从朝鲜半岛合浦港出发,攻陷对马岛,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陆。日本集结十二万人抵抗,死伤惨重,但坚守不退。后来元兵团的箭用尽,无法补充,只好撤回。

七年后的1281年,即宋帝国亡后第二年,大汗忽必烈在高丽王国首都开京(朝鲜开城)设征东司令部(征东行省),由蒙古大将阿刺罕担任总司令(行省右丞相)、 *** 大将范文虎担任副总司令(行省右丞),分南北两路,在对马岛上会师。会师之后,阿刺罕逝世。大汗忽必烈命副宰相(中书省右丞)阿塔海前往接替。可是范文虎企图由他来完成这件英雄事业,没有等阿塔海到达,即行进军,在日本平壶岛(长崎北)登陆。计战士十万人,战舰四千四百艘,漫天遍海,旌旗蔽日。日本之一次面对着这么强大的敌人,全国震怖,自知不能抵抗,唯有奔走呼号,祈祷上苍拯救。这时候是阴历七月,正逢西南太平洋上台风季节(内陆人民不可能了解台风所带来的可怕破坏力,即令二十世纪,二十万吨以上的船舰,得到台风消息,都要躲避)。当日本慌张失措,朝不保夕之际,台风适时而至。八月一日,突然间海上风浪大作,暴雨倾盆,四千四百艘战舰在怒风骇浪中,四处飘散,像鸭蛋壳一样,互相被撞击粉碎,或被波涛吞噬,几乎全部沉没。战士尸体,漂满海面。军储粮秣以及弓箭武器,都在舰上,也全部丧失。这次台风历时四天,八月五日,好不容易风雨停住,范文虎发现他已无法收拾这个残局,就把已经登陆驻扎在五龙山下的约十余万人的部属,全部遗弃。自己和一批高级将领,乘上残余的几艘战舰,悄悄逃走。十余万人的登陆五龙山部队,当发觉被他们的统帅遗弃时,好像被遗弃的孤儿,相对大哭。但他们立即组织起来,推举一位张百户(营长阶级)当司令官,伐木作舟,准备逃回。但时间已不许可,八月七日,日本反攻,登陆五龙山部队奋战两昼夜,箭已射尽,粮也食尽,结果是六七万人被杀,未死的二三万人,于八月九日被日军驱到八角岛,凡蒙古人、高丽人、中国北方人( *** ),全部处斩。只留下中国南方人(南人),日本称为“唐人”的,免死,充作奴隶。登陆五龙山十余万部队,只有三个幸运儿逃掉,分别偷乘破烂的渔舟,漂回中国。然而,最悲惨的是,这件全军覆没的悲剧,竟没有引起责任问题。范文虎向忽必烈报告说:“我们到了日本,正准备攻击太宰府时,不料暴风把船摧毁。我们仍然照原计划行事,可是某将领某将领(这些人都被遗弃在五龙山下,死无对证),不听指挥,率军先退,大军只好跟随。全体战士于回到合浦港后解散,已备回本乡。”忽必烈相信他的话,逃回的三个人虽拆穿了他的谎言,死难者的家属虽向 *** 申诉,但这声音是太微弱了,忽必烈根本听不到,蒙古帝国高阶层已开始腐烂。

——这一阵台风拯救了日本,日本感谢它,称它为“神风”。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组织自杀飞机,即称“神风特攻队”,希望神风第二次降临。结果虽然失望,但可看出这次台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检查蒙古帝国东征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纳为三项:一、将领们统大军渡海作战,却没有一个人对海洋气候了解。二、任用人类渣滓范文虎当统帅。三、在出发时,忽必烈拒绝配备马匹和 *** 炮,否则登陆五龙山部队可能在巨炮掩护下,支持到撤退使用的新舰造成。

东征失败后第二年(1283),蒙古帝国的使节被缅甸王国驱逐,遂向缅甸攻击,继续作战六年,到1289年,缅甸始告屈服,降为臣属。而在进攻缅甸王国的前一年(1282),占城王国(越南南部地区)囚禁蒙古帝国的使节,元兵团在蒙古大将唆都率领下,乘战舰一千艘,由广州出发攻击。占城王国坚壁清野,退人丛林山谷。元兵团攻陷它的首都,但归路和粮道却被切断,狼狈撤退,几乎全被歼灭。

明年(1284),蒙古帝国向安南王国(越南北部地区)借路,计划纵穿安南,从陆道进攻占城。安南王国拒绝,它不敢冒这个险。忽必烈命他的儿子脱欢亲王当总司令,攻击安南王国。安南是热带地方,森林连旦,密不见天日,又有地区性的瘴气恶雾,以及北方战士从没有见过的毒蛇猛兽和致使的蚊虫蚂蝗。元兵团首先发生瘟疫,又加上安南军不断伏击,以致死伤狼藉,大败而还。

三年后(1287),脱欢亲王对安南王国作第二次攻击,这一次攻陷安南首都螺城(越南河内)。但安南军切断元兵团的粮道,节节反攻。元兵团只好放弃螺城,且战且退,沿途毒蛇毒箭,雨一般落下,战士将领,死亡殆尽,脱欢亲王只剩下一条性命逃归。不过安南国王陈日(火亘)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绝不能长期触怒这个庞大的邻邦,仍然派遣使节到大都(北京),献出用黄金铸成的自己的跪像,代替自己谢罪。占城王国也明智地请求和解,它也不愿作为北方巨怪的长期敌人。蒙古帝国最后一次扩张,是远征爪哇王国(印尼爪哇岛)。爪哇王国不过一个小岛,比日本还要小而且还要远。但蒙古使节也到了那里招降;爪哇国王在他脸上刺字后赶走,以表示对蒙古的轻蔑。一二九二年,元兵团二万人,战舰五百艘,在蒙古大将亦黑迷失、 *** 大将史粥率领下,从泉州(福建泉州)出发,越洋攻击,次年登陆爪哇岛。恰巧遇上爪哇国王被他的邻邦葛郎国王所杀。爪哇国王的女婿土罕必(门者)耶是一个有谋略的领袖人物,他投降元兵团,引导大军击灭葛郎王国。然后,他再对元兵团发动奇袭,元兵团大败,勉强撤回泉州,此役共三千余人葬身在那个荒岛。

征爪哇失败之后,蒙古帝国那种像着了魔似的扩张狂,终于停止。热带土地是他们所不了解的,变化莫测的海洋他们也无法克服。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帝国,就一天都不停地对外侵略,到1293年爪哇兵败,为时八十八年。蒙古人的扩张力量竟持续如此之久,使人叹为观止,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如此。

博雅中国象棋残局穷兵黩武破解

如果想破这关,你还是配个图片说明吧,这一两个月给网友破了天天象棋52,54,102,117,,118,,119,120,127,130,143,145,150,151,169,172,180关等等。没有图我们想帮都没有办法。。。,你把截图发过来,给你看看。。。。。。。。

汉武帝是不是被高估了的皇帝?

如果题主是说现在的话,那么他的确被高估了。在古代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汉武帝都是一位被大大低估的皇帝;而到了现在却恰恰相反,将他无限拔高到了脱离实际的地步。传统史家说他穷兵黩武、过于好大喜功虽然有失偏颇,但他的扩张行为确实给当时的天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这表明他在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而他取得的功业是建立在父祖的深厚积累基础上的,换一个皇帝不见得比他做得差。

中国象棋经典残局

中国象棋相传有四大残局:野马躁田、七星聚会、蚯蚓降龙、千里独行

下载

1.春江垂钓 2.登峰造极 3.用例不当 4.出奇制胜 5.厚爱其民 6.动如雷震 7.沾沾自喜 8.啧有烦言 9.钦水思源 10.山歌对恋 11.鸣鼓而攻 12.瓜熟蒂落 13.今是昨非 14.付诸东流 15.容光焕发 16.披荆斩棘 17.抛砖引玉 18.措手不及 19.疑云难消 20.奇珍异宝 21.风云过后 22.春燕低飞 23.好艺献计 24.正襟危坐 25.酒香十里 26.炮无虚放 27.左道旁门 28.昨叶何草 29.百废俱兴 30.变本加厉 31.风起云涌 32.风流云散 33.一波未平 34.不堪造就 35.取长补短 36.行之有效 37.实与有力 38.言出法随 39.追究根源 40.众目昭彰 41.主不可怒 42.兵贵在精 43.烈日东升 44.山清水秀 45.各逞其能 46.旗鼓相当 47.孤军凯旋 48.孤兵困将 49.仁者见仁 50.任劳任怨 51.干军重负 52.人以群分 53.物极必反 54.鱼龙混杂 55.乘风破浪 56.倚马千言 57.必由之路 58‘.独具匠心 59.流火驱猿 60.至理名言 61.壮志先烈 62.连失三川 63.军争为危 64.金枝银花 65.无奇不有 66.情不自禁 67.—劳永逸 68.义无反顾 69.进退似箭 70.马卧中央 71.四路炮鸣 72.厉兵秣马 73.差强人意 74.万古流芳 75.行成于思 76.言不尽意 77.循名责实 78.日月经天 79.肝胆相照 80.着手成春 81.飞雪迎春 82.东张西望 83.相杀互伤 84.夕阳余光 85.马车载将 86.坐吃山空 87.杯弓蛇影 88.门主户对 89.寻欢解愁 90.抱恨经天 91.穷兵黩武 92.有条不紊 93.康庄大道 94.相形失色 95.满面春风 96.开诚相见 97.绝无仅有 98.将坐马车 99.寿比南山 100.耳聪目明 101.万树桃花 102.虚张声势 103.张弓射箭 104.高谈阔论 105.颠扑不破 106.转危为安 107.心安理得 108.义正词严 109.异口同声 110.异乎寻常 111.一诺千金 112.投鞭断流 113.见义勇为 114.和睦相处 115.丢车保帅 116.机灵聪明 117.根深蒂固 118.捉襟见肘 119.高瞻远瞩 120.责己从严 121.大海捞针 122.杯水车薪 123.万无一失 124.遍索不得 125.雄心壮志 126.步步为营 127.望眼欲穿 128.无微不至 129.以己度人 130.手足无措 131.手急眼快 132.重炮横射 133.远方贵客 134.野蜂戏花 135.飞马驾云 136.养马为害 137.黄金失色 138.千里桃杨 139.视力缺陷 140.敬而远之 141.扬鞭回马 142.双生临居 143.在所不惜 144.进退失据 145.众望所归 146.大快人心 147.昂首阔步 148.埋头苦干 149.从容就义 150.不可磨灭 151.情随事迁 152.水落石出 153.单骑驮炮 154.天女散花 155.三战吕布 156.临危不惧 157.扬琴伴奏 158.一笑置之 159.衣锦荣归 160.怒发冲冠 161.兵进中央 162.相安无事 163.去伪存真 164.指日可待 165.以身作则 166.以理服人 167.星罗棋布 168.习以为常 169.干载难蓬 170.兵登宝坐 171.貌合神离 172.平射京城 173.耳目所及 174.有意寻事 175.桃花香园 176.山重水复 177.众擎易举 178.正中下怀 179.鱼跃于渊 180.山雨欲来 181.刻骨铭心 182.浪花四溅 183.先礼后兵 184.余音绕梁 185.移山倒海 186.南辕北辙 187.计日程功 188.包罗万象 189.巧夺天工 190.穷则思变 191.四海为家 192.龙游浅水 193.云蒸霞蔚 194.抬头见喜 195.万事如意 196.驱散疑云 197.一身两役 198.炮鸣旗倒 199.地富民强 200.熟能生巧 201.开源节流 202.源源不绝 203.世无平路 204.时移俗易 205.取之不尽 206.当机立断 207.贵在认真 208.匹马踩云 209.听觉不灵 210.咫尺天涯 211.莫笑农家 212.忠言逆耳 213.月下老人 214.川流不息 215.兵精炮准 216.双马戏龙 217.心花怒放 218.人困马乏 219.功即垂成 220.顾此失彼 221.破釜沉舟 222.老不返酗 223.孜孜不倦 224.息事宁人 225.搏斗求和 226.马车载花 227.马后尘飞 228.风吹草动 229.钟灵毓秀 230.阅世渐深 231.约定俗成 232.春风游海 233.马驰如风 234.风扫落叶 235.食古不化 236.运用自如 237.干载一时 238.破镜重圆 239.言听计从 240.无地自容 241.天经地义 242.运用之妙 243.开宗明义 244.铭记不忘 245.祸不单行 246.沉鱼落雁 247.蓝天白云 248.同生共死 249.盘龙卧虎 250.水冲龙王 251.满腹疑团 252.贸然从事 253.卧虎拦车 254.风雨飘摇 255.车横寻车 256.急中生智 257.毁于一旦 258.波澜壮阔 259.一发干钧 260.怨天尤人 261.少不更事 262.颂古非今 263.卧虎拦路 264.飞蝶争艳 265.精疲力竭 266.如此而已 267.江湖结盟 268.水牛下水 269.纵横交错 270.众口难调 271.欣喜逾常 272.极口揄扬 273.爱莫能助 274.刻舟求剑 275.不拘一格 276.道不拾遗 277.乘虚而入 278.不约而同 279.百川归海 280.出生入死 281.金碧辉煌 282.回马一枪 283.其乐无穷 284.风和日丽 285.珠圆玉润 286.喜获丰收 287.指不胜屈 288.暮为行雨 289.灿烂绚丽 290.坐观成败 291.走马看花 292.香飘干里 293.高枕无忧 294.坐享其成 295.目不转睛 296.全神贯注 297.群威群胆 298.满腔热忱 299.盲人摸象 300.度日如年 301.老当益壮 302.光明磊落 303.风调雨顺 304.炮显神功 305.军无百疾 306.朝三暮四 307.仗义执言 308.连锁反应 309.异军突起 310.双炮震楼 311.老骥伏枥 312.护守松柏 313.阳春白雪 314.声威大震 315.言必有中 316.心口如一 317.相映成趣 318.扶老携幼 319.干虑一得 320.足智多谋 321.走投无路 322.银河星光 323.双马立异 324.猛虎出山 325.马到成功 326.画眉歌声 327.走南闯北 328.公诸同好 329.久坐不动 330.一声不响 331.归心似箭 332.光彩夺目 333.毕恭毕敬 334.安步当车 335.养精蓄锐 336.坚持不懈 337.仁至义尽 338.锐不可当 339.焕然一新 340.缓急轻重 341.暮色钟声 342.冰消雪化 343.炮火连天 344.炮行四方 345.水漫金山 346.天池松映 347.家徒四壁 348.欲罢不能 349.恍如梦境 350.兵临城角 351.河边炮声 352.志不求易 353.休戚相关 354.后生可畏 355.不露声色 356.玉石俱焚 357.万事亨通 358.过目成诵 359.精雕细刻 360.冤家路窄 361.据理力争 362.不动如山 363.一反常态 364.无穷如天 365.两战胜楚 366.鞭长莫及 367.青出于蓝 368.明镜高悬 369.扬汤止沸 370.旦为早云 371.马车上山 372.责马欠行 373.车压街心 374.出神入化 375.超尘拔俗 376.世外桃源 377.痛定思痛 378.量体裁衣 379.宽大为怀 380.高不可攀 381.平起平坐 382.福如东海 383.知疼着热 384.绳联双马 385.通野秋色 386.雁行有序 387.朝夕相处 388.仗义疏财 389.果不其然 390.自圆其说 391.天无绝路 392.正人君子 393.筑室道谋 394.微言大义 395.牢不可破 396.励精图治 397.和风细雨 398.顺水推舟 399.当局者迷 400.地利人和 401.顿开茅塞 402.汗珠湿眼 403.尊贵庄严 404.浴血奋战 405.一鼓作气 406.春遍玉关 407.红花落地 408.跃跃欲试 409.双炮齐鸣 410.适合情理 411.早该如此 412.艰苦卓绝 413.移风易俗 414.见多识广 415.刀山火海 416.天衣无缝 417.继往开来 418.严阵以待 419.尽心竭力 420.远走高飞 421.精兵献宝 422.志大才疏 423.流火闲燎 424.同开笑口 425.责人从宽 426.朝令夕改 427.只争朝夕 428.行踪无定 429.异想天开 430.海浪自涌 431.如愿以偿 432.急如星火 433.集思厂益 434.拿手好戏 435.前功尽弃 436.移樽就教 437.三思而行 438.出谷雾腾 439.荷花怒放 440.双车送货 441.雪盖腊梅 442.少年壮志 443.雪泥鸿爪 444.以逸待劳 445.屹立不动 446.车行四夜 447.短兵相搏 448.含笑献车 449.克己奉公 450.餐风饮露 451.经久不息 452.散兵游勇 453.幡然悔悟 454.出口成章 455.急起直追 456.回马救主 457.清泉映目 458.德高望重 459.江水东流 460.雪中送炭 461.蚕蛾展翅 462.怨声载道 463.逾越常现 464.双马进退 465.矛车取将 466.匹马驮旗 467.近朱者赤 468.缘木求鱼 469.一如既往 470.笑容可掬 471.博古通今 472人定胜天 473.人心所向 474.弘扬国威 475.炮兵见血 476.身体力行 477.水流畅通 478.两岸芦苇 479.左支右绌 480.左右开弓 481.不胜枚举 482.游刃有余 483.用舍行藏 484.高视阔步 485.莫衷一是 486.莫测高深 487.威武不屈 488.东山再起 489.独出心裁 490.一视同仁 491.感同身受 492.唇枪舌剑 493.飞龙戏海 494.左右两立 495.孤兵渡河 496.大象无路 497.彩霞西游 498.秋山明净 499.无可回避 500.自暴自弃 501.急于攻城 502.众志成城 503.战火连月 504.初出茅庐 505.东鳞西爪 506.当仁不让 507.风雨交加 508.自食其果 509.良药苦口 510.铁树开花 511.班门弄斧 512.按部就班 513.孤雁南飞 514.身先士卒 515.精明强干 516.借端生事 517.春催花开 518.万象更新 519.眼高手低 520.严丝合缝 521.远方炮声 522.双马扬尘 523.宁为玉碎 524.任重道远 525.青黄不接 526.贸不绝口 527.左顾右盼 528.一丝不苟 529.独木难支 530.没齿不冠 531.双兵护帅 532.相辅而行 533.见风是雨 534.粥少僧多 535.普天同庆 536.云游四海 537.直上云霄 538.云泥之别 539.岁云暮矣 540.众叛亲离 541.心慌意乱 542.岌岌可危 543.急功近利 544.当务之急 545.正本清源 546.事半功倍 547.如出一辙 548.豁然开朗 549.难能可贵 550.对虾游春 551.怒可复喜 552.互访青山 553.易如反掌 554.张口结舌 555.山欢水笑 556.红杏枝头 557.莫失良机 558.借马架炮 559.名落孙山 560.谨小慎微 561.无可非议 562.鹏程万里 563.休养生息 564.一知半解 565.对症下药 566.戒骄戒躁 567.开城布公 568.聚精会神 569.兵连祸结 570.百思不解 571.将计就计 572.两朵梅花 573.坚贞不屈 574.貌危实安 575.柳暗花明 576.三星会舍 577.犁沟半尺 578.流火夜红 579.勇者长胜 580.精兵渡界 581.五星划空 582.扫云见日 583.飞车显神 584.志在千里 585.无可奈何 586.炮火连日 587.人心所盼 588.居心叵测

穷兵黩武残局破解

是博雅象棋的吗?这局很简单啊:

兵七平六 将6进1(将4平5则车七进五 士5退4,车七平六)

车七平六 士5进4

车六进三  绝杀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0-07 上午 08:55:13

    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