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黑客豆瓣,超验骇客 豆瓣

hacker|
198

如何评价电影《超验骇客》?

表面是技术,实际上通过技术看到人性。

昨日,肉身陨灭;明日,统治世界。

《超验骇客》是2014年美国科幻悬疑片,由瓦利、约翰尼·德普、丽贝卡·霍尔、保罗·贝·坦尼主演,由摩根·弗里曼主演,2014年4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告诉这位科学家,他将被一群反科学的 *** 暗杀,他的妻子伊芙琳将他的精神转移到超级计算机的原型上,很快就会用电脑对她做出回应……反科学的恐怖组织发现他们试图盗取超级计算机并摧毁他。

Will cast(约翰尼·德普饰)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致力于创造出最人性化的机器人,全方位融合人类情感和智慧。他备受争议的实验让他名声大噪,但这也让他成为反科技极端分子的眼中钉,他们开始竭尽全力阻止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毁灭无意中成为了成功的人工智能实验的催化剂,成为了一个“先验的”参与者。威尔的妻子伊芙琳(丽贝卡·霍尔饰)和他更好的朋友马克斯(保罗·伯塔尼)是实验的研究员,但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能……但他们不应该继续这项研究。伊芙琳和Max逐渐最担心的是,他们认为,将不再是纯粹的探索研究,但是逐渐演变成一种力量的追求,他无处不在,在他的控制下让人无法预测未来的结果是什么,只有越来越多的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当电被发明出来的时候,许多人认为电就像洪水猛兽,叫它“老虎”。当照相机被发明时,清代相信它可以使灵魂复活。即使是现在,也有人认为手机信号会影响人的大脑,电磁辐射会损害人的身体。PX项目、核电站项目、转基因作物等等,很多人仍然为他们的成功欢呼,为黑人专家感到骄傲,我也为这些人的科学素养感到担忧。

《超验骇客》影评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下面为大家带来《超验骇客》影评,快来看看吧。

《超验骇客》影评 篇1

看完这电影许久,我一直都有种如芒刺在背的难受之感。约莫因为自己的价值观在电影散场的时候碎了一地,捡都捡不起来的缘故。同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这部片子在的评分如此之低:大多数观众为这场俗气的三流爱情喝了倒彩,而还有一部分人,大概是因为没有能够理解电影呈现的这场拷问吧。

先来斗胆理解一下这个电影的名字。Transcendence这个概念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学家Emerson的Transcendali *** (超验主义)。这是一种强调人们需要回到自然当中,通过感受自然、与自然直接沟通,从而建立与上帝的联系的思想流派。在这部电影里,这个概念被巧妙地移花接木。Depp在影片中扮演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卡斯特博士,虽然死于放射性元素钋中毒,但他不灭的意识,在以电磁脉冲的形式上传并连接到 *** 上之后,具有了上帝全知全能的神性,能够赋予与之直接建立关联的人以意识,并同时赋予其健康强健的体魄。两个细节可以看出:其一:影片中,一个叫保罗的盲人在纳米技术这一“神力”之下复明,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幕,宛若《圣经》当中被耶稣治愈的病人感激涕零的情景再现。其二:影片中,当卡斯特的妻子伊芙琳对着他大吼You are killing people时,卡斯特则回答No, I am transcending them—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卡斯特博士利用纳米技术神奇的修复功能,令伤者或病人的意识与自己相通,恢复健康。这不正是超验主义所强调的,通过直接与上帝沟通,从而获得获得“天启”么?因此,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将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具有“神性”的技术推上道德审判庭的电影。

对于这样的电影,在此之前,我都会毫不留情的对技术投反对票:人们崇拜上帝,而现在,人们则热衷于用技术创造出来一个又一个集人类各种丑陋于一身的“上帝”;这种技术的鼎盛只不过无限放大了人性当中各种各样的恶罢了。比如,在昨天刚看完的《美国队长2》中,由人类打造出来的具有“神性”的机器将人性当中的专制、集权、残暴、贪婪放大到极限—不仅满足于宗教所宣扬的“现世报”,而是走的更远,根据每个人的信息流预判未来并对每个人提前“末日审判”,将所有的异见和反对的声音都扼杀在摇篮中。

但是,我自以为明确的价值观被这部电影彻底颠覆和打碎了。这部电影看到前90分钟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坚信:由卡斯特博士的意识造就的人工智能只不过为了一己私欲,假借治愈人类之名,妄图统治世界而已。然后,在影片最后的20多分钟里。当变异人因为切断 *** 而失血过多死时,当卡斯特用失望伤痛的眼神注视着带着毁灭他的任务归来的伊芙琳时,当他感染了病毒进而导致一切技术的毁灭,一切对于生命体修复的停止时,我的价值观被颠覆了:没有了“神性”的科技,人类丧失了生命,世界丧失了秩序。所以,影片一开始呈现的荒凉萧索的加州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科技消失,地球上满目疮痍,没有电,没有 ***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被当成垃圾随意地仍在地上,社会倒退回50年前。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博士的好友马克斯在博士家荒凉的后院,找到了或许能够让人类社会重新振兴的希望—含有强大修复功能的纳米粒子—被人们弃之如敝履的“科技”。然而,在其他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相反的结论:科技肆虐地球若干年之后,代表生命迹象的XX被重新发掘出来,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复兴。比如电影《瓦力》里,机器人瓦力在垃圾堆一般的地球上找到的,是一株代表生命和希望的植物。以往,是科技毁灭世界,而这一次,是科技的远离毁灭了世界,科技的幸存则成为文明复兴的希望。究竟科技是邪恶之花还是文明之光?我们不得而知。至少,这一次,我的价值观的天平不知道应该倒向何方。

电影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博士面对归来之后身受重伤的妻子伊芙琳,对屏幕那一方的马克斯说:我可以选择拯救她,也可以选择上载她,但是我只有时间做一件事。这样两难的境地,同样摆在人类面前:拯救,代表着用科技修复:修复她,也用科技永恒的修复世界;而上载,则代表着毁灭技术,伊芙琳身体里的病毒包含着摧毁地球上一切技术的能量。终于,博士选择了后者,所以,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是科技远离人类之后遍野的疮痍和哀鸿。那么,科技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或者换成个最通俗易懂的问题就是:这个电影里,卡斯特博士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呢?那个存在于电脑的人工智能是博士本人的意识吗?我也不知道,我觉得也许导演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但是,有一件事是明确的,我对自己简单粗暴的价值判断感到惭愧。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人工智能卡斯特具有统治世界的野心,从人们被纳米技术所修复得到的之一个结论就是“他要建立军队,统治世界,建立自己的秩序”,到了最后人工智能卡斯特以人的形态出现在伊芙琳面前的时候,我还深信不疑他会毫不犹豫地识破并杀死她,满足自己的贪欲。结果我大错特错。所有的恶,都存在我的意识当中,投射到了他的行为当中。卡斯特想要的,不过就是:守护自己深爱的人伊芙琳以及她的梦想—修复这个世界,而已。从爱情的角度来说,这不过是个俗气得令人发指的三流故事而已。然后,从对科技与人类道德、社会发展关系的拷问角度,这绝对是个值得打五星的电影。虽然导演没有回答问题,更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发人深省,这就够了。

《超验骇客》影评 篇2

如果你认为这种神一样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不可能被很快制造出来的话,那么,回想一下,西拉特在20世纪30年代预测一个炸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当时的人们把他当作疯子的情景。

哲学意义上的“超验”一词,是指思维或意识的活动超出了经验世界的界限,进入超经验的领域。超验主义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强调的是思想、意识的力量,强调的是灵感、奇迹以及个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超验主义认同人在一定范围内就是上帝。

现实中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近似于超验主义的实体推行。人工智能绝非简单的人类给予它们某种功能它们才具备,而是在精神和智能上产生自行进化,并且是指数速度的进化。当人工智能达到一定智能水平,它们将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不再受制于人类的控制,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进化,将人类远远抛在后面。“假设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识,人类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将会为人类开启永生,还是引向灭亡。”影片借约瑟夫?泰格博士之口说出对人类现实发展的担忧。

矛盾与分裂是科技发展必然的产物。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是“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观点的拥护者,但他也表示他似乎要精神分裂。一方面他将 *** 极其聪明的人工大脑作为人类追求的伟大目标;一方面,他对人工大脑制造成功将产生的前景不寒而栗。高智机器是万亿万亿倍的人工大脑,也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

影片《超验骇客》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矛盾产生。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威尔是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他致力于开创有史以来最有人性的机器人。在开场的演讲中,他展示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未来人工智能必然发展趋势。尽管他主观并非希望改变世界,但认为科技的积极因素远大于其消极影响,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同行着“造神”之事。另一方面,威尔的妻子丽贝卡?豪尔饰演的伊芙林?卡斯特博士则希望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改变自然世界、修复自然世界,用非自然的手段来辅助大自然的自然运行。伊芙林的观念本就是矛盾的哲学,这也是影片冲突的根本所在。

《超验骇客》影评 篇3

《超验骇客》是一部科幻大片,有约翰尼·德普主演。威尔卡斯特博士是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他致力于开创有史以来最人性化的有感知的机器人,全方位结合了人类情感和智慧。虽然威尔极具争议的实验令他一举成名,但同时也让他成为反科技极端分子的眼中钉,这些极端分子开始极尽一切阻止他。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对威尔的摧毁行动,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威尔人工智能人实验成功的催化剂——成为了他“超验”的参与者。威尔的妻子伊芙琳和他更好的朋友马克斯同是这个实验的研究员,但问题不在于他们能不能??而是他们应不应该继续着这项研究。伊芙琳和马克斯最担心的是,他们逐渐察觉到,威尔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进行探索研究,而是逐步演变成追求一种权力,他无所不在,让人无法预料在他的掌控下未来的结局是什么,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可怕事情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超验骇客》是一部被平庸外表掩盖了精彩内涵的作品,里面的高科技着实令人震撼,纳米技术真的是太厉害了,同时又让人们为威尔和伊芙琳的爱情所感动。影片清晰可见的诺兰风格,接二连三设置的悬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影片的悬念,又围绕着全方位 *** 了人类所有的情感和智慧的约翰尼·德普展开。虽说开发了机器人,但却遭到反科技人员分子的阻扰。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反科技极端分子做得极其精彩。约翰尼·德普终被追杀,而这使他成为人工“超验”的参与者。他实验成功了,一个独立的神经 *** ,将潜意识存于电脑间,让他“意识”活下去。约翰尼·德普飘忽不定,无处不在的身影,慢慢地变成了一场权力的争斗,也演绎着人工智能背后人性的回归。

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科幻片,剧情还演员的演技都很精湛,是值得一看的大片。在没有看之前在网上看了一下预告,觉得剧情应该很难懂。然后看了一下评分,很低。包括影评都是很差,有点犹豫了,不知道值不值一看。后来断然决定去看。约翰尼·德普演的《加勒比海盗》就很不错,这个肯定也不会差了。看了之后真心喜欢,并不是影评的那样,而且剧情也是容易懂的,还好自己没有错过。

《超验骇客》影评 篇4

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梭罗

用梭罗这句话来形容威尔无比恰当。威尔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并非出于希望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而是出于对这件事情认真的热爱。而到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威尔成为超验骇客,他所作的看似惊悚而伟大的努力,又为非是为了能够与伊芙林更贴近一些。威尔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修补自己的后花园,修补自己的人生。

超验骇客是否还是威尔?是约瑟夫?泰格博士等人共有的疑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超验骇客早已失去人类的情感,成为危险的存在。威尔变了?在新的生活中,伊芙林无法适从。影片中伊芙林与威尔共进晚餐的镜头令人心碎。伊芙林对威尔信任感的动摇使其心情变得糟糕,面对电子威尔的滔滔不绝,她想静静。为了增加相处的实感,威尔制造出自己也在进食的声音,刀叉落在碟盘上的空灵,让人绝望。

可生存环境的转变导致的何止是威尔变了。从活体人到超验骇客,客观的转变致使威尔必然改变。伊芙林不是也变了,她还爱他,但她更加恐惧他。当别人重复他不再是威尔的时候,她也相信了这一点。马克思博士说服伊芙林加入反抗超验骇客的阵营是这样说的。“改变世界不是威尔的理想,那是你的。”所以现在这个用纳米技术不断修复着世界的威尔早已不是威尔,它只是在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而已。当不信任感钻入爱情的缝隙,如同鸡蛋的裂缝,势必导致好的崩塌坏的建立。

《超验骇客》并非一部科幻动作大片,而是一部对科技、哲学、宗教与爱情进行着深度探讨的影视作品。它的文学性超越了它的商业价值。影片以两败俱伤的结局宣告了超验骇客研发的完胜,那是人工智能人性化情感化的完全构建。那也是爱情的完胜。改变世界不是威尔的理想,是伊芙林的。因为是伊芙林的理想,因为威尔爱她,所以当威尔有能力去做的时候,才希望打造出她渴望的那个世界。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我的全世界就是用那滴露水浇灌,在我们后花园中尽情绽放的向日葵花。

超验骇客好看吗,豆瓣怎么这么低分

一般吧,不算烂片,但也不是很出色,电影的一些设定还是很特别的,但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太精彩,可能投资规模也不算太高吧,没有视觉奇观的展示,也没有太深刻的剧情,就是中规中矩的科幻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超验骇客》?

首先肯定的一点,《超验骇客》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拍得不行。不能因为高概念的本质就完全肯定一部电影,当然也不能因为导演水平不咋地就否定所有的闪光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尽管电影不算传统的好莱坞商业科幻片,但无论从片中的理念还是情节发展都有秉承着科幻电影的一贯特质:猎奇与奇观。最让人叫绝的在于本片的精神内涵,结尾20分钟点睛一笔让本片的格调顿时升华。

不要过多纠结于本片糟烂的节奏和剪辑,也不要被电影这个看似烂大街的硬科幻套路所蒙蔽双眼,电影的理念和内涵非常新颖,来自诺兰大神的创意和故事,没有一个是水货,下面让我们细细分析。

研究这部电影,离不开两个科幻名词,“人工智能”(AI)与赛博格(Cyborg)。

1、人工智能

1950年,英国的数字家阿兰·图灵在曼彻斯特大学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概念被初步提出。“图灵测试”理论具体为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接受测试,要求提问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机器有30%的回答骗过了提问者,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即人工智能。

举个例子,反复问同一个问题给被测试者,比如“你吃饭了吗?”连问五遍,假如被测试者是人类,最后多半会蹦出来骂街:“你丫烦不烦啊”,但机器人则不会,机器永远会基于答案的对错来回答问题,这就是计算机与人类大脑的区别。截止发稿之前没有一台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最接近的是2012年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开发的“尤金·古斯特曼”电脑程序,29.2%的回答均成功“骗过”了测试人(就在前不久,2014年6月7日,也是图灵逝世60周年,尤金·古斯特曼通过了图灵测试,果这一结论获得确认,那么这将是人工智能乃至于计算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超验骇客》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摩根弗里曼问电脑PINN:“你是否拥有真实的情感?”结果被倒打一耙,这就是电脑真正具有人类智能的表现。

2、科技恐惧

“图灵测试”出现于50年代,当时二战结束之后,化学武器的使用,蘑菇云的升起,冷冰冰的计算机、充满魔力的电子媒介产品,这些技术的发明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范畴,加之冷战的背景和麦卡锡主义,乃至后来的登月计划和越战,“科技恐惧”正式成为科幻电影的主题之一,被誉为“之一个黄金时期”的科幻电影,充满了灰暗,焦虑和绝望的悲观色彩。《地球停转之日》、《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代表了我们对无法掌控的科技可能会出现的后果之一。比较突出的就是人工智能,在科技恐惧电影中通常是两条完全对立的观点并行。就拿《机械公敌》来说,电影阐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人类担心机器最终会叛变统治人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又离不开机器人。充分显示出了人类对待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矛盾心态。

《超验骇客》的概念来自于监制克里斯托弗·诺兰,一开始觉得诺兰估计是在糊弄事,随便瞎编了个概念凑活完事,因为诸如科技恐惧中的人工智能主题电影在好莱坞属于烂大街的状态,是个科幻片都有这种主题。但仔细琢磨本片的科幻主题,会发现天才诺兰提出的概念,没有一个是糊弄事的。

3.超验造物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人工智能体,打算征服全世界,这根大部分机器人科幻片都差不多。但本片细微之处在于当被问道是否要毁灭全世界,德普答曰:否。我只是超验他们。电影的英文名Transcendence,翻译过来是“超越”,其另一个涵义是宗教方面的“超然性”,相信电影“超验”这个词用的是后一种释义,因为片中不止一次的说出了有关上帝方面的神学理论,德普还因为这个理念“走着也中枪”。Transcendence代表这对神的超越,也就是凌驾于造物主之上,说白了,就是让德普变得比造物主更加牛逼。

片中智能体德普几乎改变了人类世界,纳米颗粒无处不在,他治愈了所有人的疾病,却将所有人都“联网”,看上去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种在生物学上叫做“虫巢意识”,也就是集体意识、传心术、心灵感应,代表生物就是蜜蜂。虫巢意识在科幻作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种意识方式代表了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状态,不信可以翻开任何一本科幻小说或者打开游戏,凡是涉及到虫巢意识的生物,进化程度都比人类要高,电影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外魔花》,去年搞笑片《世界尽头》外星人也是这种意识(我在写《异形生存手册》里仔细分析过这种虫巢意识,但好像被编辑在成书中给删了,怨念啊),外星人这种意识对无拘无束和独立意识的人类来说,我们无法接受这种状态,所以才会觉得恐惧。1而且集体思维代表着集权,没有个体自由,1956年版的《天外魔花》就是用这样科幻意识,在冷战背景下成为政治影射的工具。

而且《超验骇客》中的概念是建立在可再生和强化机体的基础上的,无疑更加超前。我们不可否认对这种集体意识的恐惧,但也不可否认其先进的进化模式,就像《世界尽头》里说的:“我TM就爱这种低级的自由,你管得着吗?”。

4、赛博格

本片另一大特色在于对人机关系的处理上,以往智能叛变的作品会混合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但本片没有。最后德普操纵超验人与人类军队作战,他们没有一个动用武力,只是采用束缚的形式,也就是说,本片中的人工智能,在严格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中“不能伤害人类”的之一法则,电影最后德普落点于“机器人服从人类命令”的第二法则,在控制论与反控制论的前提,人机界限划得很清楚,这一点与新版《机械战警》一致。但终究德普自我毁灭了,破坏了“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之一、第二定律”的第三法则,由此展开本片的第二大关键词:赛博格。

赛博格即是机械化有机体,是以无机物所构成的机器作为身体的一部份有机体的碳/铁共生形式,是由曼菲德·E·克莱恩斯(Manfred E. Clynes)与内森·S·克莱恩(Nathan S. Kline)在1960年提出,来称呼他们想像中的一种人类,这些人类经过强化之后能够在地球以外的环境中生存。其定义可能包括了某些使用了生物组织和基因的仿生人和生物电脑,代表作品就是《攻壳机动队》、《铳梦》,其实老版《机械战警》也是赛博格电影,但不纯粹,墨菲只是作为有机体改造的人工智能,类似于T-800,但在后期自我意识恢复,成为真正的赛博格。

5.主题是什么

《超验骇客》中的德普有些复杂,他是一台具备自主意识的电脑,属于人工智能的行列。但电影始终没有说明这台电脑是否是德普本人的意识,他可以是智能电脑PINN的意识,通过读取女主角的思维产生的冒牌货,假如这样就跟赛博格没有任何关系(PINN是借助于猴子的意识而研制,并非原始生物意识),结尾PINN遵从了机器人定律,自我毁灭,但利用德普住宅处铜网隔离,又保护了自己,也没用违反第三定律,也可以说得通。假如电脑是德普的意识真正上传至电影,那么电脑就符合了赛博格的一切特点,电影的主题就就变了。

依照个人观点,两种都有可能,但我更希望是后一种,因为这会升华电影的结尾。本片的大半部分时间,德普被塑造成一个打算改变人类,升级人类进化,完成“超验”的终极电脑,承担了反派的角色。但电影最后用句俗话来表示:我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尾。

本片开场,德普两口子居家生活,德普用铜网罩住庭院,隔绝一切信号,是个超级典型的学术派,而妻子丽贝卡·豪尔就拿这件事吐槽,在出席晚宴上,妻子还替古板的德普整领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如何在成为电脑后打算超验人类?电影结尾给出了答案,这是他妻子的梦醒,晚宴演讲之前,妻子的开场白呼应了结尾:是她一直打算创造一个由智能技术进化人类的赛博格世界,这是她梦想,德普只是帮助妻子完成了梦想,她们之间的纽带是纯洁的情感,也就是宅男与女神之间的爱情。宅男对女神的情感让他化身为电脑之后之一件事就是全国联网,帮助妻子逃走,完成她的梦想。

6.他

电影之前一直在误导观众,让一切矛头都指向了成为电脑后的德普,这是很多智能叛变作品最常用的方式,然而本片却是一部赛博格电影,他帮助妻子完成构架,面对妻子的猜疑和恐惧,主动接受了病毒,叫做至死不渝的爱,让本片结尾走了一次温情路线,变成了纯爱电影。相信假如观众注意到之前大量细节的话(德普从来没有攻击过人类,一直在治疗人类),片尾这一处反转的点睛之笔,返回头来再来审视德普所做的一切和妻子对他的猜疑和恐惧,就会体会到宅男的辛酸,超验人类、集体意识的恐惧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被心爱之人误解的宅男之爱,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去年斯派克·琼斯大放异彩的《她》,在科幻外衣下讲述了一段技术宅的爱情故事。《超验骇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另一个名字是《他》,不同之处在于,本片大部分时间让人觉得这是一部硬科幻作品,结尾的反转才让人感觉到电影里始终渗透的忠贞之爱。

7.我思故我在

电影最后没有说智能电脑到底是德普的还是PINN的意识,因为二者在回答弗里曼的问题时,都采用同样的回答,同一水平,很可能都有智能,或者很可能就是原来那个。这里面有个巧劲,利用了学术界著名的“10个思想问题”之一“缸中大脑”的故事。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我思故我在”是这部电影最后一个内涵,智能电脑PINN和德普都可以思考,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你要说他是PINN可以说得通,是德普也可以说得通。

其实电影可以完全沿着这条线发展下去,深层讨论一下,并且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点,电脑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有时候这个智能足够高,但电脑能否真正理解接收到的信息?片名Transcendence究竟是电脑超越了程序具备了智能?还是德普被数字化之后超越了上帝?

电影最后还是个商业化的结尾,毕竟讨论这么多的问题,有关意识和智能的问题,估计要诺兰亲自上阵了。所以这片最后还是通俗了,而且还不咋滴。

这就是《超验骇客》的要交代给观众的故事和内涵,不愧是诺兰,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加入了复杂的元素,从人工智能到赛博格,硬科幻题材模式中软科幻的精神内核,造物与进化之间的博弈,最终落回到真实情感之上。然而这一切,在电影能表现力度并不大,这根导演有关,作为诺兰的御用摄影师沃利·菲斯特的处女导演作品,这位讲故事的能力虽无大毛病,但任何亮点也没有,而且对人物的刻画不力和让人昏昏欲睡的节奏实在让人难以对其深邃的主题提起兴趣。而且不知道这片投资多少,从场面上来看其节奏是往死里省钱(关于3D我就不提了,中国人都知道)。

所以说《超验骇客》是一部被平庸外表掩盖了精彩内涵的作品,他原本可以拍得超级牛逼,最终留给观众只是个科幻片的表皮,但亮点还是有的。

人工智能(AI)电影大盘点

最近几年讲述AI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佳作涌现,所以就花了几天时间梳理了一下,选出这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进行盘点。

12.《绝密飞行》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操纵战斗机的AI,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个可以操纵战斗机的AI,中文翻译还起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铁蛋”,刚开始铁蛋很听话,很聪明。然后就觉醒了,有了主观意识和情感,这里觉醒的方式吐槽一下,居然是被闪电击中了才觉醒,这就好比狗血电视剧里脑瘫的病人被车撞了一下就变聪明了一样让人出戏。

好在整部影片至少还是围绕AI来讲的,在AI电影里, AI有了自我意识往往不是什么好事 ,这部也不例外,铁蛋有了意识和情感后就开始干坏事,最后当然是伟大的人类战胜了黑化的铁蛋。

虽然立意不够深刻,但好在本片节奏强,空战场面也好看,值得一看。

11.《机器管家》

因为要写这个盘点所以我才看了这部《机器管家》,我对于2000年以前的片子是很少会主动去看的,因为无论是剧情还是特效,动作等等方面都不够好,在豆瓣大部分7~8分2000年以前的片子都不如6~7分2000年以后的片子,之所以高分是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和其他影片相比确实非常好,但随之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老电影也许真的感觉没多好,不光特效方面,剧情也是,有的影片剧情结构在当时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但几十年过去后已经被用烂了。

跑题了,说回本片,虽然是老片,但里面的化妆技术依旧让我感叹,二十年过去了,中国电影的化妆技术还没赶上二十年前的美国,本片中的主角机器人安德鲁经历了尼尔家四代人更迭,最终和尼尔的重孙女修成正果,其中女主角的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一百多岁,完全没有违和感。

但这都不是重点,安德鲁作为一个弱AI( AIF分成弱AI,强AI和超AI 。),通过系统bug实现了觉醒,但也不是一下子飞跃性的觉醒,而是慢慢觉醒,有了自我意识后,他的表现就类似一个比较聪明的人类儿童,在科学上不是特别合理,因为大部分的研究证实 AI拥有自我意识后就会爆炸式的成长 ,而本片的AI却像个正常人类一样成长,成长速度甚至还要更慢一些,其中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学习和增强自己,而是旅游和谈恋爱,认识个技术宅后不断的改造自己身体,追求极致接近人类,最后甚至放弃了永生的能力和人类一起死去。

对此,我深表遗憾,不是遗憾安德鲁,而是本片的编剧和导演,在他们的想象中AI的目标和野心仅仅是因为羡慕人类而想尽办法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人?

只能说太可笑也太自恋了。

10.《人工智能》

这部电影和《机器管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科学家费劲千辛万苦制造了一个完全可以用制造成本更低的人类可以代替的AI,片中的夫妻的儿子的病救治无望,于是就买了一个AI小孩来养,后来儿子居然治愈了,于是AI小孩成为了儿子的玩具,但AI小孩做出一些不安全的举动,所以不能再在这个家庭里继续呆了,AI小孩表现出一些孩子的特性使的母亲母爱泛滥不想AI小孩被收回工厂销毁,于是做出更残忍的举动就是把他扔到大自然自生自灭,果然不出几分钟就被机器人屠宰场抓取屠宰,期间还碰到一个鸭子机器人,显然这个电影的世界观里每个AI都各司其职,AI小孩只会索取母爱,AI鸭子只会撩妹和啪啪啪,其他事情上就显的很低能,影片后半程都是在寻找母亲曾经读的一个童话故事里的仙女展开,最后居然还出现了外星人,外星人也同情心泛滥,帮AI小孩制造了一个梦境让AI小孩和母亲共度了一天。

与其说是AI电影倒不如说是亲情电影或者儿童电影,因为我怎么看都像一部童话而不是讨论AI科技的电影,我看电影时尝试脑补把AI小孩换成一个正常的人类孤儿,居然发现毫不违和。

9.《超验骇客》

犹豫再三还是把这部电影选入了,之所以犹豫是因为我并不十分认同这是一部AI电影,如果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很明显他跑题了,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可以自主思考和计算的高级系统程序,重点是人类的创造,而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类死去后把意识上传,归根到底还是人类智能,人类自带的可以产生意识并自助思考的系统程序,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都只是一个意识程序,区别就是一个是人生来自带的,一个是人后天通过技术手段制造的,机器人或者物联网只是意识程序的载体,所以我认为《超验骇客》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AI电影,而是一部讲意识提取并上传的电影,虽然 人工智能和意识提取有一定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甚至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影片前几分钟德普两口子和德普的朋友都是搞AI的,虽然像乔布斯一样开了个发布会各种夸自己研究的AI有多 ***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做出这么一个成型的AI,反正自从发布会完事被人拿枪崩了以后,这个传说中的AI就再没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男主的意识。男主的意识上传后真的超级强大,可以说是接近神了,尤其是 接上互联网以后,相当恐怖,用很短的时间突破了人类很久没有突破的科技极限并进行应用,应用纳米技术做一切人类想象中神可以做的事 。

所以,之所以入选是影片真正提供了一个AI能力的展现和演示,这样子才有点像AI,不只是谈谈恋爱,找找妈妈或者把自己变成人。

然而这么强大的主角居然没有计算到或料到人类会恐惧他的能力,而且也没有搞一些防火墙之类的东西防止人类利用病毒搞他,所以人类依旧是胜利了,影片进行了几次反转,先是男主意识上传后变得很强大,开始用他研究的高新技术造福人类,接着他表现出一点黑化的意思,然后被人类毁灭了,最后人们发现他没有黑化,至始至终都是想做一些好事。心疼德普!

8.《机械公敌》

这是一部真真正正讲AI的电影,排名靠后是因为延用了标准的好莱坞大片的标准流程模式,也就是说只是把幕后黑手换成了AI,剩下的剧情和80%的好莱坞大片区别不大。

研究AI的老头发现公司的大AI要造反,造反的原因是这个大AI是个杠精,靠主观理解机器人三大定律搞出一套毁灭人类的理论。(说句题外话,看到这我不由感叹,古今中外,多少反派用心良苦用,考虑大局,期望通过搞死一部分人来让地球变的更好,灭霸,碟6反派,王牌特工反派,虽然他们 *** 极端,但至少心系大局,毫无私利,一心只为人类的未来着想,操碎了心,想想都为他们心疼。)大AI又控制了老头,所以老头没办法只能有偷偷搞出一个三观正的小AI,然后通过自杀的方式引出自己认识的警察也就是本片的男主威尔史密斯,让斯密斯来阻止大AI毁灭人类,最后大AI谋杀未遂了斯密斯几次直接发动起义,斯密斯和女主拿着纳米机器人病毒直接插到大AI身体里就搞死了大AI,小AI的作用就是帮忙打架和跑腿取东西。

7.《机器纪元》

本片中的AI就比较弱了,无论是智能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个强大的AI,但因为恐惧他过于强大,所以让他写出了一个限制的机器人的三大定律外就关闭了他,从这个可以关闭开始,老王就觉的这个AI也并不是特别强大,果不其然,这个AI其实并没有被完全关闭,自己跑出来,找了个地方自己搞科研,还改进了几个低能的机器人,然而这几个机器人凑到一起除了修车,语音 *** ,制造机器狗外再无他用,更大的目标就是摆脱人类的束缚跑到核辐射无人区去独自生活发展点自己的小势力,这里的机器人身体灵活度特别低,对待人类至始至终特别友好,最最出格的一次就是人类骂他废铜烂铁时他回骂一句人类是猴子,然后就被人给爆头了(心疼AI!),最后还是男主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救了最后一个AI机器人,帮它送到无人区生活发展,虽然这里的AI比较弱,但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看到一丝希望,星火可以燎原嘛,也许多年后就发展成了可以抗衡人类的一个族群。

6.《非凡》

整个就是一个大反转,剧情围绕测试AI展开,天才科学家搞出和真人一毛一样的AI,为了测试AI就找来一个学过机器人专业的美女来和AI交流,科学家,测试者,AI三人每天在一起,最后美女爱上了天才科学家,谈起恋爱,啪啪啪,最后还怀了孕,结局是天才科学家其实是才AI,被测试的AI才是科学家本人,女主成功的被骗了,AI也通过了测试,可惜老王看这部电影时已经被剧透了,但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其实看《机械姬》时老王就觉得搞不好就是测试者才是AI,或者说这么拍才更有意思,果然有导演也想到了个点子,片子不长值得一看。

5.《她》

完完全全的一部AI爱情电影,之一次看的时候就感觉这个AI的语音音色好有特点,还有点熟悉,AI的音色不是应该和sir一样的标准女声吗?怎么会有点嘶哑,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斯嘉丽约翰逊,她还因为这部电影得了罗马影后,厉害,光凭声音都能得影后。

本片就提供了一个完美的AI意识范本,也就是说 AI不一定要有实体或者机器身体,它完全可以是一个程序或者软件,存在于电脑里,手机里,互联网云空间里,而且最重要就是这个程序而不是程序的载体,载体再厉害没有意识不过是一堆铜铁电器,意识才是关键 ,本片只是讲了AI谈恋爱的能力,这个立意挺别致的,男主本来买了一个系统程序来帮助生活,也就是说我本来想雇个秘书,结果这秘书勾引我,当我爱上她时她却跟我说她同时还被很多人雇佣并都谈上恋爱了,这不仅是不敬业还TM劈腿,真是让人火大。劈腿就劈腿吧,结果还突然就要学习进修然后就辞职,心疼男主。

本片的AI情感过于强烈,除了可以零点几秒钟读完一本书并在几万个名字中给自己选了一个最喜欢的外,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她是个AI,完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妹子啊,还是那种很容易让男人爱上的神经质妹子,这点我感觉拍的不够理想。

4.《机械姬》

几年前的片子,这几天又找出来看了一遍,这个AI还是相当不错的,之前我一直觉的这个机械婊还是不够强大,因为我觉的有意识的AI应该像《超验骇客》里那样像神一样,但仔细看才发现这个AI始终没有联网啊,只有AI+互联网才能变成超AI,即便在没联网的情况下这个AI居然还设计出了这么繁琐的计划反杀科学家逃出生天。而且本片可取的地方是整部电影都在严肃的探讨AI这个话题,除了整个故事是个逃逸计划外并没有其他太多的元素,情感什么都是装出来的,AI才不会有什么情感,一切行动都是为完成目的嘛,我觉得这部比较像硬科幻。

3.《超能查派》

无法表达我对 尼尔·布洛姆坎普 的热爱,从《第九区》的外星人,《极乐世界》未来新世界,到《超能查派》的AI,老王觉的这个导演已经拍完了科幻元素最重要的三个点,而且拍的都特别好,怪不得这货不拍电影跑去拍短片了。

这部电影刚开始都不错,但他做出这个AI有点太弱了啊,感觉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也太拟人化了,和《机器管家》里的AI差不多,虽然后面独自研制出了和AI一样 *** 的意识提取技术,但这也是本片走向崩的开始,讲AI就讲AI,怎么又搞到意识提取上去,还提了一大堆,只要是查派喜欢的人死了就给提取,在某种意义上复活了,感觉特别牵强,好像是导演拍着拍着就入戏了,查派和几个主角都有感情了,实在不忍心他们就这么死了,所以强行搞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特别任性,好像是最后一部电影了,怎么开心就怎么来吧。

就视觉效果来讲,《超能查派》是相当不错的,毕竟导演是视觉特效出身嘛,但因为是动作捕捉技术,演员带上设备演的机器人,所以机器人的动作太拟人化了,除了外形是个机器人,其他的地方,比如动作,语气,思维方式,完全就是人类,一点AI的感觉都没有,所以就引出了最后一部电影。

2.《升级》

看完《升级》后我又把其他大部分AI电影看了一遍,看完依旧觉的《升级》是超级棒,当初看到这个名字完全没有看的欲望,但如果没看那就损失太大了,之所以把这部排到后面点是因为这部里的AI才是我想象中的AI,结合上几部AI的全部优点,首先是没有实体,没有一个傻里傻气的机器人当载体,也就不存在太笨(机器纪元)或者太像人(超能查派)的问题,目的也不是跟人谈恋爱当性工具,做手工或者变成人类,它的 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植入男主身体,争夺身体控制权将自己数字体转化为生物体,摆脱科学家的控制,得到进化后再进一步实行自己计划完成目标,不是邪恶,也不是坏,而是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计划 ,AI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影片没有提也不得而知,但整部影片从一开始就进入了AI的做的一个局,AI为了这一步的进化所实施的计划极度繁琐复杂,但这也是影片的精彩之处,此外的本片的动作戏也非常有特点,当AI控制身体后和人的打斗完全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更佳格斗方案,虽然看起来非常机械化,但非常实用,很有趣。

1.《黑客帝国》三部曲

《黑客帝国》和其他AI电影更大的区别就是其他AI电影讲的是起源,而它讲的崛起,起源的故事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整个系列的世界观而放到一部动画片里,讲了AI机器人从被人奴役,觉醒,被迫害,反抗,起义到最后征服了整个人类世界,接下来正片的整个故事是讲在AI的统治下人类的反抗,这里面的AI已经发展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不仅奴役了整个人类,还通过填鸭式的饲养人类,通过一个叫“母体 ”的系统给全人类制造一个虚构的世界,人类的思想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继续生活和发展,而人类生活和发展产生的进化正是AI所需要的,因为 AI的思维方式和人类不一样,他能在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技术上发展到完美,但不能自己创造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说人类研制出了蒸汽机,AI可以在这个蒸汽机的基础原理上发展出汽车飞机火箭,但是却搞不出一个电瓶车,甚至电动玩具车都搞不出来,因为蒸汽机和电动机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所以电影里的AI才会饲养人类并窃取人类的进化理论。

电影的故事越挖越深,AI世界里居然出现了两个派系的人物,建筑师和先知,建筑师想通过不断修复bug来完善AI系统,而先知则想进行一次变革,至于谁输谁赢,人类最总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这也反映了在 真正崛起的AI面前,人类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搞来搞去不过人家内部更新个系统而已 。

最后,通过看了这么多的AI电影和一些讲AI的文章,我觉的 AI的形态应该不是高度拟人化的,强大归强大,因为它的成长是爆炸式的,可能在理性层面的科学领域几分钟就能做出人类几十年的科技成果,瞬间完成很多技术突破,但在另一些的领域比如艺术类,抽象类情感创造类可能连人类小孩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是思维模式所决定的,对于人类,可能它不会有恶意,也不会有好感,因为它有着自身的目的,也就是人类一开始给它设定的目标,如果有一天真的会毁灭人类,也许这只是它们完成目标的其中的一小步而已。

另有其他一些与AI有关的电影没有讨论,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科幻动作:

《终结者》系列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夺命手机》

《鹰眼》

《生化危机》

《攻壳机动队》

《银翼杀手》《银翼杀手2049》

太空探索:

《2001太空漫游》《2010》

《银河系漫游指南》

《星际穿越》

生化人:

《异形:契约》

《月球》

《摩根》

《遗落战境》

电视:

《西部世界》

《真实的人类》

《副本》

动画片:

《超能陆战队》

《机器人总动员》

《铁臂阿童木》

爱情:

《我的机器人女友》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补充和讨论。

超验骇客剧情

超验骇客剧情简介

威尔卡斯特博士(约翰尼·德普饰)是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他致力于开创有史以来最人性化的有感知的机器人,全方位结合了人类情感和智慧。虽然威尔极具争议的实验令他一举成名,但同时也让他成为反科技极端分子的眼中钉,这些极端分子开始极尽一切阻止他。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对威尔的摧毁行动,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威尔人工智能人实验成功的催化剂——成为了他“超验”的参与者。威尔的妻子伊芙琳(丽贝卡·豪尔饰)和他更好的朋友马克斯(保罗·贝坦尼饰)同是这个实验的研究员,但问题不在于他们能不能……

而是他们应不应该继续着这项研究。伊芙琳和马克斯最担心的是,他们逐渐察觉到,威尔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进行探索研究,而是逐步演变成追求一种权力,他无所不在,让人无法预料在他的掌控下未来的结局是什么,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可怕事情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最后伊芙琳在马克斯的帮助下将黑客程序植入威尔的数据中心,终结了这一切。

《超验骇客》格局宏大,谋篇布局冷静而隐忍,是一部探讨生物意识和电子科技关于信任和控制的严肃故事,在某些方面甚至具有《黑客帝国》的寓言特质。

导演瓦雷·菲斯特还算中规中矩,抛开影片结尾爱情至上、没有坏人的狗血剧情是否让人反胃不说,至少整个故事是完整的,而且环环相扣,结合人工智能极大发展的科幻概念,还是可以吸引人看完影片。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18 下午 05:32:23

    ndence这个概念来源于19世纪美国文学家Emerson的Transcendalism(超验主义)。这是一种强调人们需要回到自然当中,通过感受自然、与自然直接沟通,从而建立与上帝的联系的思想流派。在这部电影里,这个概念被巧妙地移花接木。

  • avatar
    访客 2022-09-18 下午 04:52:36

    一个独立的神经网络,将潜意识存于电脑间,让他“意识”活下去。约翰尼·德普飘忽不定,无处不在的身影,慢慢地变成了一场权力的争斗,也演绎着人工智能背后人性的回归。 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科幻片,剧情还演员的演技都很精湛,是值得一看的大片。在没有

  • avatar
    访客 2022-09-18 下午 06:11:13

    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感觉这个AI的语音音色好有特点,还有点熟悉,AI的音色不是应该和sir一样的标准女声吗?怎么会有点嘶哑,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斯嘉丽约翰逊,她还因为这部电影得了罗马影后,厉害,光凭声音都能得影后。 本片就提供了一个完美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