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字破解历程,古埃及文字全部破解

hacker|
135

罗塞塔石碑的意义:古埃及文字的起源!圣书体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一提起古埃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字塔神秘的法老,还有不朽的木乃伊古埃及的文明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神秘得多,国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因为他的文字很难看懂,所以它的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都研究不出来他们发生了什么。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圣书体,罗塞塔石碑出现的意义就是证明了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这块石碑是曾经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无意间挖到的一块巨大石碑,这块石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最后这块石碑被迁移到了大英博物馆。这块石碑上也证实了,这些字体是有规律可循的,圣书体的字体侧重于画很多字,他们都是画出来的,所以比较繁琐,他们的字体顺序是根据字符中动物头部的朝向而规定的,这就是生疏体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破解圣书体时,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研究,首先是知道了字体的顺序。经过了十几年的研究后,商博良发现,原来之前的学者破译不出来,是因为他们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古埃及文字既不是不是纯表音字也,不是纯表意文字,是一种具有表音和表义的文字体系。

要说圣书体是如何被科学家破解的,一时半会是说不清楚的。这是经过很多科学家的推敲,慢慢研究出来的,圣书体比甲骨文还要令人难以看懂。不得不说,古埃及人的智慧是很高的。

失传的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

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罗塞塔镇附近修建防御工事的士兵们发现了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字。驻军司令皮埃尔·布查德(Pierre Bouchard)在里面认出了希腊语。其余的字符都认不出来了。他意识到石碑的重要性,立即把它送到开罗的埃及研究所。

1801年,法国军队被击败。根据英法两国签署的停战协定,法军必须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重要文物交给英军。1802年,英军将这些石碑运往伦敦,存放在英国文物协会。同年7月,该学会在碑文的希腊部分作了拓片,寄给了致力于破解象形文字的英国学者和其他学者。直到1803年初,碑文上的圣典和通俗文字的拓片才问世。同年,这块石碑被送到大英博物馆,成为它无可争议的珍品。

罗塞塔石碑由花岗岩制成,高118厘米,宽77厘米,厚30厘米。流行风格的前14行缺少每行的开头,希腊语的最后27行缺少每行的结尾。1802年,瑞典学者约翰·阿克布拉德(John akbrad)发现,在圣书中皇室名字的椭圆形圆圈中,皇室名字是用字母拼写的。

法国学者商博良 认为,既然这三种字体在内容上是对应的,如果圣书中的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个独立的事物、动作或概念,那么符号的数量应该和希腊语一样多。然而,这块石碑上只有486个希腊文字,但圣书中却有1419个象形文字。考虑到圣典中有一些缺失部分,实际数量应该更多。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符号都独立地表达它们的意义。他进一步发现,不管重复的象形文字,共有166个符号。字母太多,单词太少。

商伯良关注的是王明圈子里的符号。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当其他语言的名字出现在王明圈子里时,象形符号是用来表达声音的。此外,没有特别使用符号来表达声音。除了罗塞塔石碑外,尚伯良在其他碑文中发现了更多的王明圆。他不仅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名字,而且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罗塞塔石碑上用来拼写外国名字的字母实际上出现在古埃及新王国、拉美西斯和图特摩斯常用的名字中。尚伯良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通俗体只是圣体的简称,两者的语法规则是相同的;通俗体是比圣体和祭司体更简洁的书写形式;象形文字本质上是字母。1822年,商伯良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

法国人两百年前发现碑文上写了什么,为何二十年无法破解?

“当你升起,它立刻有了力量,当你落下,它就死亡。”——这句话出自《亡灵书》。《亡灵书》是古代埃及的诗文集,传说中它具有神秘的力量,采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而这种文字曾经失传上千年,直到罗塞塔石碑被发现,才有了破解它的契机。

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内收藏着无数记录着人类文明的珍宝,能够在不列颠博物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代表。

其中有一块残缺不全的石碑,貌不惊人,但却是不列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罗塞塔石碑。在它被发现后的二十年里,上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曾令西方各国学者束手无策,最后却被“汉语”揭开谜团。

▲罗塞塔石碑

01

1799年7月,拿破仑挥军直取埃及,一个法军上尉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叫做罗塞塔的港口附近,指挥着要塞地基挖掘工程。在这项工程的进行中,工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颗黑色的大石头,看起来像一块平整的石碑。法军上尉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自己的指挥官。

当时拿破仑在开罗设立了一个埃及研究所,里面都是专门研究埃及古文明的科学家们。指挥官下令将这块石碑送到了那里,让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因为这块石碑出土于罗塞塔郊外,所以此后人们便称它为罗塞塔石碑。

1801年,英军击败了拿破仑后,法军也撤离了埃及。根据双方的协议,法国应该将这些古物转交给英国。但是法国的自然学家依然不想放弃这块石碑,试图将他偷偷带走,但是最终还是被英军给抓住了。

从此罗塞塔石碑便成了英国的拥有品,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

▲大英博物馆入口

02

那么这块石碑上到底写了什么呢?罗塞塔石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以古埃及文字、通俗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写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学者们对这块石碑如此看重的原因。古希腊象形文字失传了上千年,不管考古工作者与历史学家如何研究,都无法破解这种神秘的文字。在这块石碑上,却出现了与之对应的古希腊文,而在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古希腊文的大多数意思。有了这块石碑上古希腊文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对照,科学家们便看到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希望。

1802年,英国学者斯蒂芬·韦斯顿成功将石碑上的古希腊文字全部翻译成了英文,基本上揭示了这块石碑上所刻的主要内容。

它是公元前198年时,古埃及的一位祭司为当时年仅13岁的法老托勒密五世,向所有埃及民众颁布的颂词。

▲古埃及女祭司游戏截图

此后,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便开始了试图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工作。之一个取得进展的是法国学者德·萨西,德·萨西熟知 *** 文,他研究石碑的切入点是从专有名词开始辨认,他成功的辨认出了代表“托勒密”和“亚历山大”名字的词组。此后他的研究便再无进展。于是,德·萨西的徒弟,一位瑞典外交官阿克布拉德,继续了自己老师的研究。在德·萨西的研究成果上,他辨认出了一些名词和代词。

但是德·萨西和阿克布拉德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古埃及象形文字是纯字母文字”这一看法上的,而后来的研究证明这是错误的,因此他们的工作也没有得到太大进展。

03

到了1822年,在破解古希腊象形文字这条艰苦的路上,终于等到了一位关键人物——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商博良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埃及学的开创者。《老子》有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商博良的成就亦非一蹴而就,在他7岁的时候,便对埃及文化十分着迷,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精通拉丁文,古希腊文以及汉字。于是看到罗塞塔石碑后,商博良这位语言专家突发奇想:不如用汉字试试?

▲商博良画像

汉字是现在全世界唯一在使用的同时表音以及表意的文字。汉字的这种特质为商博良解开古埃及文字提供了一些思路,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解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古埃及文字是由三种符号分别表意、表音和限定。

商博良不但将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全部破译,并且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出了古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的对照表,这份对照表,在后来成为了研究古埃及文化的重要工具。商博良的这一成就不但被视为埃及学诞生的标志,他本人也由此获得了埃及学之父的称号。

▲古埃及象形文字

结语

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向来是古今中外历史考古中的更佳“证物”。比如我国的夏朝时期I,虽然已成国人的共识,但因为缺乏文物中的文字资料佐证,导致至今为止夏朝的历史依旧不为世界普遍认可。

古埃及的文字 是谁破解的??

商博良

[编辑本段]1.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年12月3日—1832年3月4日),是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是之一位识破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被誉为“埃及学之父”。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就读于格勒诺布尔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通晓希腊文 、拉丁文并研究埃及文等6种东方语言。1822年根据罗塞塔石碑成功地释读出古埃及象形文字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后赴埃及考察,收集文物,抄录碑铭。归国后主持卢浮宫博物馆埃及部的工作,并在法兰西学院开设埃及学讲座。

商博良出生于法国南部的洛特省,年轻时已表现出出色的语言天赋,20岁时就已经掌握除法语以外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许多古代东方语言,包括希伯来语、伊索比亚(应该是埃塞俄比亚,也可称为阿比西尼亚)的阿姆哈拉语、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维斯坦语和帕拉维语、 *** 语、古叙利亚语、古代小亚细亚半岛流行的迦勒底语,波斯语和汉语。1809年商博良19岁就已经成为勒诺布尔公学的历史学教授。

商博良对东方语言,尤其是古代埃及的科普特语深感兴趣,因此开始系统地研究罗塞塔石碑。1799年7月15日,拿破仑侵略埃及的军队一名上尉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附近发现该石碑。石碑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代刻制的,上面有希腊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通俗文字三种对照雕成的。石碑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法国科学家开始进行研究。1801年,法国战败投降,英国军队要将全部研究成果没收,法国科学家威胁要全部烧掉,最后达成妥协,允许法国科学家保留研究成果和石碑拓片,但石碑被英国军队运往大英博物馆保藏,目前埃及 *** 正在要求英国归还石碑。

罗塞塔石碑商博良从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成功地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节文字,有些则是义符,一个符号代表一整个事物。他编制出完整的埃及文字元号和希腊字母的对照表,为后来解读大量的古埃及遗留下的纸草文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他还发现了一份记载著从拉美西斯二世以来所有埃及法老名录的纸草书的重要性。

商博良于1826年担任卢浮宫埃及文物馆馆长,1828年率领考古工作队去埃及考察,1831年担任法兰西学院专为他开设的埃及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古埃及象形文字体系》(Precis du systeme hieroglyphique des anciens Egyptiens) 於1824年出版,另外两本钜著《古埃及文法》(Grammaire egyptienne)及《古埃及象形文字典》(Dictionnaire egyptien en ecriture hieroglyphique)则在他死后出版。

主要著作

《埃及语语法》

《埃及语词典》

《象形文字入门》

《埃及万神殿》

商博良于1826年担任卢浮宫埃及文物馆馆长,1828年率领考古工作队去埃及考察,1831年担任法兰西学院专为他开设的埃及学讲座教授。

商博良是如何破解象形文字的? 商博良精通希腊语和科普特语。 罗塞塔碑最上面一部分也是最不完整的部分是象形文字写的,中间是一种名为Demotic(意为通俗)的埃及文字,底部是古希腊文。根据希腊文,学者们初步断定碑上写的是王室的法令。开始学者们集中力量研究通俗体(Demotic),因为它比象形文字更完整,而且也更像字母。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的速写体,是在埃及一种叫Heiratic的速写体基础上发展的。对通俗体(Demotic)有所认识是从一位法国语言学家De Sacy开始的,他辨认出了代表“托勒密”和“亚历山大”的符号,将符号和发音建立起了联系。作过瑞典外交家的Johann Akerblad研究罗塞塔碑时用到了科普特语(Coptic)的知识,科普特人是埃及早期的基督教徒,最早4世纪开始使用科普特语,在他们修建的教堂中使用了科普特语。科普特语使用希腊字母,另外有7个来自通俗体(Demotic)的字母。靠着科普特语的帮助,Johann Akerblad 辨认出了“爱”、“教堂”和“希腊”。至此证明通俗体(Demotic)不仅是注音符号,而且能够翻译。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他证明了光是波动的)决心解读出罗塞塔碑上的象形文字。他认为,外国人名不可能用象形符号来表示,因为象形符号是基于已定的语言,因此外国人名只能用拼音的 *** 表示。象形文字中有一种漩涡状的符号,他认为这就是非埃及人的正确名字,像托勒密、亚历山大之类。他关于此事的看法影响很大,杨正确地找出了代表托勒密的符号。 De Sacy的一位学生法国人商博良(Champollion)于1819年阅读了杨的观点。他很年轻就掌握了很多种东方语言,而且编撰过一本科普特语字典。商博良意识到杨证明的是所有的象形文字符号是有语音的,而不仅是漩涡状符号。经过研究,商博良辨认出了“克拉奥帕特拉”和“亚历山大”,并证明杨辨认的“托勒密”是正确的。商博良发表了自己的结果,并继续研究。1822年,从尼罗河的一座庙中发现的一块新的碑铭送到欧洲,商博良认出了修建庙的法老的名字拉美西斯(Ramses)。借助科普特语的知识,商博良翻译出了象形文字,使得人们可以阅读和理解这种古老的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构成。

1、表意符号是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和词义有密切关系。例如:表示水就画了条波形线≈,画一个五角星 "★"表示"星"的概念。

2、表音符号是了把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取得了音值。例如:猫头鹰的图形用作音符时,读[m]音,已失掉"猫头鹰"的含义。表示门闩的图形符号,代表[s]音。

3、限定符号是在表音符号外加上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是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例如:通常一个人的名字后面跟随下列一个字符,表明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把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句子。

埃及象形文字与英文字母间的对应关系 事实上,埃及象形文字与英文字母没有任何历史上的对应关系。埃及学家们为了研究方便,为每一个象形文字用国际音标标注了发音,同时给出了与之相近的英文近似发音。因此,我们给出的象形文字对照表完全是音译的,从意义上没有丝毫的关联,这一点请大家勿必注意。 埃及象形文字的读法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正确读法可由左到右,右到左,上到下,因此基本上可由文中的人物或动物来判断,一般是用脸部所朝的方向为主。如左图右上的人物及中央的老鹰是面朝向右的,所以本文应由右向左读。 因此文字的排列是没有定向的,为了美观,可以有不同排列。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0-06 下午 09:18:03

    现,才有了破解它的契机。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内收藏着无数记录着人类文明的珍宝,能够在不列颠博物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代表。其中有一块残缺不全的石碑,貌不惊

  • avatar
    访客 2022-10-07 上午 01:47:52

    Heiratic的速写体基础上发展的。对通俗体(Demotic)有所认识是从一位法国语言学家De Sacy开始的,他辨认出了代表“托勒密”和“亚历山大”的符号,将符号和发音建立起了联系。作

  • avatar
    访客 2022-10-07 上午 12:02:07

    具有表音和表义的文字体系。要说圣书体是如何被科学家破解的,一时半会是说不清楚的。这是经过很多科学家的推敲,慢慢研究出来的,圣书体比甲骨文还要令人难以看懂。不得不说,古埃及人的智慧是很高的。失传的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最初是如何被破译的?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罗塞塔镇附近修建防御工事的士兵们发现了

  • avatar
    访客 2022-10-07 上午 07:33:28

    那么这块石碑上到底写了什么呢?罗塞塔石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以古埃及文字、通俗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写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学者们对这块石碑如此看重的原因。古希腊象形文字失传了上千年,不管考古工作者与历史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