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过宋朝刑部尚书的人,真的有晋阳唐姓始祖唐佑吗?
湖南株洲县龙门镇旧属潭州,处醴陵、攸县、衡东三县交界处,灵山秀水,物产丰饶,同时,奇峰突起,曲径幽深,恍若世外桃源,历来是人们喜欢迁入的洞天福地。唐末混战,便曾有唐氏一脉为避战乱,辗转迁居于此,休养生息,繁衍后代,成为龙门镇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望族。
该镇永福村金烟组的金烟山上,有一古墓。据当地老百姓说,此墓历千余年,多次遭盗挖,如今墓碑虽在,古墓不存。墓碑上的字迹依稀可辨,上书:“始祖宋刑部尚书唐公讳佑字承裕大人墓”,落款为:“明万历八年庚辰春月谷旦晋阳唐氏合族公立”。碑上文字至少透露出以下信息:墓主姓唐名佑,字承裕,是山西晋阳唐姓迁潭始祖之一,曾任宋朝刑部尚书,逝后葬于龙门镇。
那么,有如此显赫家世的唐佑,到底何许人也?为此,我循着“宋刑部尚书”这条线索,遍搜《宋史》和《全宋笔记》,在那浩如烟海的宋代史籍中检索良久,结果却一无所获,不但查无此人,就连同名同姓者都没有一个,这大出我的意外。
按照《宋史》编者或宋人记录野史笔记的习惯,上至宰执大臣,下至朝廷各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官员,大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记载,即使没有“本传”,也会在他人的传记或交游、酬酢、逸事、趣闻中留下蛛丝马迹的,而对于刑部这种重要部门的大吏,怎么会没有记载呢?这只有两种可能,唐佑要么非宋朝人,要么非刑部尚书。要探其究竟,在宋人史籍中搜索,纵然爬罗剔抉,或许都会是一条黑路,不如追本溯源,向这位唐姓始祖的先人处探寻。果然,《宋史》关上了一扇门,地方志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湖南图书馆所编《湖南氏族迁徒源流》一书“湘潭淦田唐氏”条记载说:“始祖承裕公,讳佑,唐永州刺史,授靖江军节度,父昌图公,讳世旻。马殷据湖南,遣李瑭(唐)攻永,昌图公卒于阵,承裕公避地桂州,继徙衡州踏水桥,没葬湘潭淦田金烟冲(今属株洲)。子潼、灒、汴。潼公迁醴陵橘子桥,至十一世德峻、德杰两公,析为仁义礼智信忠六房。灒裔世居淦田……”
通过对这条记载的细细研读,龙门唐氏一族的来龙去脉,才真正如窗户洞开,逐渐清晰起来。而且,这条记载中的历史大事件,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记亦完全吻合,可见离真相的距离越来越近。
根据这条记载可知,唐佑的父亲叫唐世旻,曾在唐末乱世占据永州自立。司马光《资治通鉴》“光化元年(898)”条记载:“以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马殷知武安留后。时湖南管内七州,贼帅杨师远据衡州,唐世旻据永州,蔡结据道州,陈彦谦据郴州,鲁景仁据连州,殷所得惟潭、邵而已。”
又据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七十三《唐世旻列传》记载:“唐世旻字昌图,零陵人。素骁勇,状貌英伟,眼环齿露。黄巢起,世旻团结乡兵自捍。刘建锋同武穆王(马殷)入潭州时,举为永州刺史,已而据州不服王命。李唐等攻永州,杀其守将郑封。城陷,世旻力战死之。民颇思世旻保障功,抟像以祀。”
上条与清康熙年所编《永州府志》卷十六《人物志》记载颇近:“唐世旻,字昌图。先世太原,徙家零陵。素骁勇,状貌英伟,眼环齿露。昭宗时,黄巢寇起,世旻团结乡兵,保安闾里,刘建锋举为永州刺史。光化初,马殷据楚,命李塘(唐)攻永。世旻力战,城陷死之,民思而祀焉。庙在城东山上,名曰‘灵显’。有《记》,载《艺文》。”
四条史料互参,唐佑父亲唐世旻那传奇经历一目了然,以此可推测唐佑离开永州的原因、去向、结果、后世等脉络,则庶几接近历史真相。
综合上述史料可知,唐世旻祖籍太原(这也是晋阳唐氏追宗溯祖唐佑的原因),后举家迁往永州。唐末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各地割据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乾宁元年(894),军阀刘建锋(后被唐昭宗任为武安军节度使)占领潭州后,任唐世旻为永州刺史。从此,唐世旻与儿子唐佑一起经营永州,团练乡兵,自立安民,如同化外之州,唐佑亦称永州刺史。刘建锋去世后,部众推举马殷为主帅(后被朱温封楚王),因唐世旻不服节制,遂派部将李唐进攻永州,唐世旻城陷身死。当地老百姓感动于唐世旻之前的保境爱民之功,塑像建庙于永州城东山之上,香火祭祀不断。
永州城破兵败之后,唐佑携家人先避地桂州(今广西桂林),再徙衡州(今湖南衡阳)踏水桥,最后安顿于湘潭淦田金烟冲,也就是今天的龙门镇永福村金烟组,在这世外之地安享晚年,逝后葬于金烟山上。唐佑之所以成为龙门镇及周边唐姓祖先的来历,大致如此。
唐佑三子,分别是唐潼、唐灒、唐汴。据《湖南氏族迁徒源流》载,唐潼后裔迁居醴陵,唐汴后裔迁居攸县,唐灒一脉世居淦田(即龙门),淦田开利寺左侧曾有灒公祠。其族后人中,唐选、唐斯盛举明万历年间进士,唐世徵举清顺治年间进士,唐紫瑞举乾隆年间进士,唐恒模,曾任国民 *** 财政部秘书长,唐建藩,曾任侯补国会议员,可谓人才辈出,玉树盈阶。
龙门唐氏在明朝还出了一位大慈善家,他叫唐礼,字仲和,唐佑第十四代孙,明永乐年间贡士,任江西吉水县主簿。永乐二年(1404),湖南大旱,唐礼率族人1000 多人,捐赠谷物一万多担,赈济潭、衡、攸、醴四县灾民,救民于水火。明成祖朱棣为表彰唐礼的赈灾义举,特书“唐氏义门”四个字,命湘潭知府刻石,于太湖村立坊,以示表彰。今天,仍有地名叫“义门坪”,即来源于此。
唐氏本枝百世,人丁兴旺,亦向周边乡镇和湘江对岸等地迁居,龙船镇、古岳峰镇一带的唐氏后人便有“晋阳唐氏字辈歌”熟读于口曰:“青紫传芳昭祖德,升恒继运焕文光,向荣嘉树滋培厚,作善相承卜永昌。”
唐佑到底是唐朝还是宋朝人?说他是唐朝人,是非常准确的,有籍可考。说他是宋朝人,那要看年寿,他历唐末、五代可以肯定,是否逝世于宋太祖建立宋朝的公元960年之后,可能性不大。至于说他曾任宋刑部尚书,因为从永州城陷的公元898年到公元960年,达72年,用唐佑当时的岁数再加上72年,即为入宋后的岁数,或许达九十岁以上,哪怕他真的有此高寿而成为了宋朝人,但以宋朝七十岁退休的习惯(《宋史•致仕》: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他也难能在入宋后出仕,所以,唐佑“宋刑部尚书”,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误记。
居于此,休养生息,繁衍后代,成为龙门镇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望族。该镇永福村金烟组的金烟山上,有一古墓。据当地老百姓说,此墓历千余年,多次遭盗挖,如今墓碑虽在,古墓不存。墓碑上的字迹依稀可辨,上书:“始祖宋刑部尚书唐公讳佑字承裕大人墓”,落款
”,落款为:“明万历八年庚辰春月谷旦晋阳唐氏合族公立”。碑上文字至少透露出以下信息:墓主姓唐名佑,字承裕,是山西晋阳唐姓迁潭始祖之一,曾任宋朝刑部尚书,逝后葬于龙门镇。那么,有如此显赫家世的唐佑,到底何许人也?为此,我循着“宋刑部尚
将李唐进攻永州,唐世旻城陷身死。当地老百姓感动于唐世旻之前的保境爱民之功,塑像建庙于永州城东山之上,香火祭祀不断。永州城破兵败之后,唐佑携家人先避地桂州(今广西桂林),再徙衡州(今湖南衡阳)踏水桥,最后安顿于湘潭淦田金烟冲,也就是今天的龙门镇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