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玉ru破解版蔡文姬,烽火玉ru 破解

hacker|
175

蔡文姬名下《胡笳十八拍》或为唐代古琴名手代拟(参考文帖)

蔡文姬名下《胡笳十八拍》或为唐代古琴名手代拟

@杨建民[原文]

@铁山青士(笑独行)[摘编]

1959年元月7日,郭沫若写出了一篇题为《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研究文章。文章开首便对《胡笳十八拍》作了极高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件令人不平的事,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所受到的遭遇。这实在是一首自屈原的《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在郭沫若看来:“杜甫的《寓同谷县作歌》七首和它的体裁相近,但比较起来,无论在量上或质上都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针对近现代研究文学史学者多认为《胡笳十八拍》是后人伪作,郭沫若在指出胡适、郑振铎、刘大杰三人所著“文学史”均持此种态度后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我倒要替《胡笳十八拍》呼吁一下。务必请大家读它一两遍,那是多么深切动人的作品呵!那象滚滚不尽的海涛,那象喷发着融岩的活火山,那么用整个的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我是坚决相信那一定是蔡文姬作的,没有那种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那样的文字来……”他甚至说:“我觉得就是李太白也拟不出,他还没有那样的气魄,没有那样沉痛的经验。”“像《胡笳十八拍》,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抑的悲愤,绞肠滴血般的痛苦,绝不是六朝人乃至隋、唐人所能企及的。”

在简略地考察古代记述后,郭沫若集中对现代两部颇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学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相应观点提出了质疑。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较早,对《胡笳十八拍》作出的判断是:“《胡笳十八拍》一篇乃是沿街卖唱的人的叙述,有如白发宫人弹说天宝遗事的样子……难道这样的一种叙事诗竟会出于蔡琰她自己的笔下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则认为:“《胡笳十八拍》中虽多通俗的句子,然大部分的技巧与格调却不象汉代的诗。”他在举出一些例句后说:“这种琢练的技巧与格调,最早也在南朝,迟恐怕是到了隋、唐了。”

针对这些看法,郭沫若通过举例,一一进行了辩驳。他认为该诗“思想大有无神论的倾向,形式是民间歌谣的体裁,既有伤乎‘温柔敦厚’的诗教,而又杂以外来影响的胡声,因而不足以登大雅之堂。”认为这就是《胡笳十八拍》史籍不载、前代选集不选、“在宋以前未见著录”的原因。最后加强了自己的认识:从形式到情感内容,《胡笳十八拍》非蔡文姬莫属。

1959年3月16日,继《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发表在1959年元月25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周刊上)之后,郭沫若又写成了《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发表在3月20日《光明日报》上)。该文从魏文帝曹丕《蔡伯喈女赋》序文中的资料谈起,牵及蔡文姬时代人们的文字,不仅大致推衍出蔡文姬的年龄,还再次从文笔及真实情感的角度,证明《胡笳十八拍》为蔡文姬所作。郭沫若的观点是:“我们可以肯定这一点:像《胡笳十八拍》那样悲愤冲天的诗,是假造不出来的。如果出于假造,那一定是一位大手笔,我看就连杜甫和李白都没有这样的本领,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生活经验。”

当时,郑振铎已不在(1958年10月因飞机失事去世)。

5月,刘大杰写出了长文《关于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也发表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栏目中)。文章明确地说:“仍然相信我从前那种看法。”在对郭沫若文章的引证作了一些辩驳后,刘大杰从四个方面来推论《胡笳十八拍》是后人拟作:一、不见著录、论述和征引(不可能从东汉末年到唐代几百年的长期间,没有一个文人注意到这首长诗。);二、风格体裁不合(与东汉时期作品相比);三、地理环境不合(诗中所表现的地理环境与实际情况不符);四、艺术成就高并不能证明是蔡琰所作。综合起来,刘大杰认为:“上举四点……如果只取一点,即否定《胡笳十八拍》为蔡琰所作,未免薄弱。如果把四点全部结合起来看,再加上一二两节,作为旁证,那就很可信了。”

随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栏目又发表发表了文史专家刘开扬的《关于蔡文姬及其作品》和李鼎文的《〈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作的吗?》等数篇该问题相关文章。

刘开扬的文章对郭沫若文章中提到的蔡文姬年龄和被虏的时间、地点等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看法:“在得不到可靠的唐以前的材料证明以前,我以为还是再看作品本身为宜。《胡笳十八拍》的体制在汉魏之间的确是不可得见的,郭老举的也只是先秦的《越人歌》有些相像,如要在文姬同时的作者的作品中去找,是难以找到的。”他的结论虽是推测,可实际上否定了蔡文姬的著作权:“《胡笳十八拍》我认为更是一首好诗,虽然晚出,并不‘浅俗’,作者未必是蔡文姬,但却是一位大手笔。……《胡笳十八拍》尽管不是蔡文姬做的,但无损于她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鼎文的文章从《胡笳十八拍》的内容出发,在与诗作背景相比较后认为:之一,该诗作者对南匈奴和东汉王朝的关系并不清楚。而蔡文姬“她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怎么对当时双方的情况如此模糊?”第二,诗作者对南匈奴的风俗习惯的描写并不真实,这是因为拟作者没有直接经验,只好乞灵于书本,又对书本没有仔细选择的结果;第三,诗的作者对蔡文姬在南匈奴中的生活所知不多,写作主要根据《后汉书·董祀妻传》中的记载敷衍;第四是诗作者袭用了东汉以后诗文中的词句等等。最后论证,《胡笳十八拍》非蔡文姬所作,而是由唐代古琴名手董庭兰代拟(青士注:董庭兰生活年代在盛唐开元天宝间)。

与此同时,学者王运熙教授提出了一种新观点。他认为据传是蔡文姬作品的骚体《悲愤诗》应该就是“十八拍”。在他看来,诗歌两句也可称“一拍”,那么,这首骚体诗作便是《胡笳十八拍》了,而“现在一般所称为蔡琰作的《胡笳十八拍》,我同意刘大杰同志等的看法,认为不是蔡琰的作品”;而学者刘盼遂则根据《胡笳十八拍》“严守唐人官韵规范”,而被认定为蔡文姬诗作的《悲愤诗》却用韵“宽泛”,认为“说它是唐以后的作品也不为过。”

6月2日和6月15日,郭沫若接连写出了《三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四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两文,针对前面几篇文章进行辩驳。在“三谈”中,郭沫若主要针对刘大杰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研究问题时占有材料固然是必要的,但在占有了材料之后,还要看如何活用。材料有,不一定就可靠,材料没有,不一定就不可靠。材料也要看它的性质:有时有十分材料只能说一分话,有时有一分材料却尽能说十分话。科学研究按照客观规律是可以做大胆的推论的。例如爪哇猿人只发现了肢体的极小部分,但按人体比例,古人类学家却可以推想出他的全身。”

在“四谈”一文里,郭沫若就陆续所见的刘大杰、刘开扬、李鼎文等人的文章给予了集中回应。对李鼎文提出的几点看法,郭沫若就当时的背景、风俗习惯等作了分析;对于辞句“袭用”例子,郭沫若认为:“有的是‘袭用’前人,有的是‘袭用’后人,‘袭用’前人倒没有什么,‘袭用’后人便不那么简单了。事实到底谁‘袭用’谁呢?这在机数上顶多只能是一与一之比。”在“四谈”中,郭沫若谈到古代历史研究的一个有趣现象,“便是离古愈远,疑古愈深”。举证下来,就是对蔡文姬作《胡笳十八拍》,唐代人没有多少怀疑,宋代人也没有多少怀疑,但到了明代,就有人怀疑了,清代就有更多人否定了;近代人沿续下来,否定得更坚决了;但是郭沫若仍然坚持自己坚决肯定的观点。

针对几篇文章都提到“风格体裁不合”这一条,郭沫若从《汉书·西域传》中引出《乌孙公主歌》;从《汉书·冯奉世传》中引出《上郡民歌》以及两汉铜镜铭文五例,来证明这些作品的风格与《胡笳十八拍》无多少区别,尽管与当时盛行的文学作品相比较来看显得“俚俗”一些。

铁山青士编注:该文系摘编自杨建民《一场有关胡笳十八拍的论争》一文(原载《 中华读书报 》2016年7月6日第15版),原文分四个部分,计约7300余字。现标题为摘编者所拟。

【附录】

胡笳十八拍

@[汉]蔡文姬[诗]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生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铁山青士附注:该文本系取自古诗文网,正文文字未经核校。

(2020年8月)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一、人物经历

蔡琰,汉魏间女诗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生卒年不详。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末天下大乱,董卓入据洛阳,她起先被董卓军强迫西迁长安,接着又在兴平二年(195)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中度过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赎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忆缮写亡父作品400余篇。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不少学者认为是假托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见于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后语》,不载于《后汉书》,在文体上同当时作品距离较远,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也是后人伪托的。

蔡文姬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饱受番兵的 *** 和鞭笞,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和一些异族的语言。十二年后曹操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是《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人。

二、轶事典故

1、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是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2、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三、主要成就

1、文学: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之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2、音乐: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3、书法: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四、人物评价

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郝经:①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②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罗见麟:寥落中郎后,残生窜殛馀。惊看南过雁,羞逐北旋车。莫按胡奴伯,犹传魏主书。身名终莫赎,千载恨单于。

陆时雍: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屈大均: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

王进玉: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女书法家蔡琰,即蔡文姬,她的成名与其父亲蔡邕,以及其一波三折的生平有着紧密关系。

五、人物争议

1、丈夫争议:

关于蔡琰在北方是否嫁于左贤王历来有不一样的看法:据《后汉书》记载,蔡琰是“没于”左贤王,而不是“嫁于”左贤王,而且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称为“阏氏”,但是蔡琰在北方二十年,没有这个称号,所以认为蔡琰与左贤王并不是夫妻关系;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曹操赎回蔡琰花费了非常大的价钱,远远超过了普通奴隶的价格,可以看出蔡琰在匈奴那边的地位也不低。一些文艺作品像京剧等就将蔡文姬写成左贤王的王妃。两种说法孰是孰非,仍存争议。

2、作品争议

     郭沫若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发表论文质疑蔡琰的作品是不是出自蔡琰之手。郭沫若等人认为《后汉书》所著录的《悲愤诗》不是出自蔡琰之手,主要理由有三点:

1.据《后汉书·董祀妻传》,文姬是“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的,诗中不应说是为董卓部众所驱虏。

2.文姬之父蔡邕受董卓重视,在董卓控制的中央政权里爵位很高,董卓死后他才被王允所杀,文姬的流落必定在蔡邕死后,而诗中说为董卓所驱虏入胡。

3.骚体一章中有“历险阻兮之羌蛮”一句,与文姬为南匈奴所掠获事实不合。又有“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二句,与当时南匈奴所处地域河东平阳一带地理环境不合。

但谭其骧认为这三项中,没有一项是站得住的。因为:1.董卓的部众中正多的是羌人和胡人,《悲愤》中说“卓众来东下”,“来兵皆胡羌”,这些胡兵不正是“胡骑”?2.南匈奴自中平五年(188年)以来已分裂为二部分,一部分内徙河东,另一部分仍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如果“南匈奴”是指留居在那里的一部分,地理环境与所描叙的就正相符合。3.董卓的部众纪律很差,当时蔡文姬在关东原籍被掳,蔡邕远在长安,而她被掳后三个月蔡邕即被杀,无从获得消息,更谈不上营救。董卓部队中的羌胡都是关中人,蔡文姬被掳后被西驱入关,入关后到过羌蛮之地,也就毫不足怪。所以可以肯定《悲愤》二章确是蔡文姬的作品。

3、生年争议

     蔡琰的生年一说是174年,一说是177年,但都是猜测,没有史料依据。

六、蔡文姬作品:

1、悲愤诗

朝代:汉朝|作者:蔡文姬

【悲愤诗其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2、胡笳十八拍

朝代:汉朝|作者: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生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营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剧本蔡文姬

越剧 蔡文姬·全剧剧本

剧情简介:

蔡文姬,名琰,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多才,妙于音律,精工书法,是以才华著称的女诗人。汉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蔡文姬投入匈奴为左贤王妃,在胡十二年之久,生有一子一女。建安八年,曹操遣使赎蔡文姬归汉,面对国家大业和儿女亲情的冲撞,她经历了人生道路上又一次撕心裂肺的痛苦,最终毅然走上了回归之路。

演员表:

黄美菊饰蔡文姬

裘巧芳饰左贤王

刘志霞饰董 祀

金 益饰四 娘

吴月敏饰孤 涂

俞巧萍饰老阿婆

独 唱:王 芳

唱词选刊:

合 唱:乱世飘零兮无归宿,家园破碎兮血泪枯。

董 祀:老恩师含冤屈死留遗恨,锦绣文章付烟云。囹圄中留下这琴谱一份,他要你长牢记千万莫负这焦尾琴。区区丝竹何足论,分明是要把这道德文章传后人。你承父教得真传聪明绝顶,继遗志担重任舍你还有何人。

合 唱:千里寒霜凝马背,塞上胡笳带血吹。噩梦夜夜惊驼影,乡心点点逐雁飞。

蔡文姬:日暮天低胡风浩,烽戎万里故国遥。茫茫大漠悲衰草,莽莽黄沙裹旌旄。数月来颠沛流亡阴山道,唯见铁甲与弓刀。夜卧毡帐闻狼啸,日餐腥膻吞血毛。食不下咽寝不寐,身心憔悴泪长抛。

左贤王:耳边又闻琴声响,天籁声声叩胸膛。夜色迷朦心清朗,三千军帐不声张。可笑我金戈铁马英雄将,今夜晚要学汉家凤求凰。花团锦簇满营帐,安排金屋迎新娘。

合 唱:眉黛低垂更显得姿容楚楚,素衣孝服掩不住光艳照穹庐。

合 唱: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理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左贤王:笔走龙蛇墨酣畅,天衣无缝续华章。只道她容貌花一样,却不想才情冠群芳。踏遍天涯难寻访,草原幸把明珠藏。

蔡文姬:这诗文出自在昭君娘娘手,墨迹却是先父留。汉室危亡风雨骤,天灾人祸遍神州。先父恨无回天力,唯将悲愤落笔头。不料想无辜遭毒手,披枷带锁入牢囚。可怜他忍辱又含垢,求只求留下残生把汉书修。苍天不把贤良佑,只落得抱恨终天含冤屈死葬荒丘。国破家亡无路走,好似断缆一孤舟。点点血泪沾衫袖,茫茫大地不容一女流。此身已是砧上肉,是死是活本无求。劫后余生何所有,只愿把先父的遗志酬。

左贤王:她一腔悲恨冲牛斗,历尽磨难志未休。才情品貌世少有,恍若平生梦中求。文姬姑娘啊,伤心往事休回首,风卷残云扫忧愁。莫道前途无路走,这草原地阔天高任遨游。我将墨宝交你手,换你一颗心儿留。你我今夜配佳偶,比冀双飞共白头。

左贤王:对一个弱女子暗施伎俩,算什么草原雄鹰大漠王。你即刻与我出大帐,哪有花烛之夜走新娘。你且在此等天亮,我睡地毡你睡床。

合 唱:逃,快逃快逃……

蔡文姬:夜半母女逃脱罗网,朔风烈雪茫茫,寒流急古道长,边声呜咽倍凄凉。月黑天低步踉跄,不知归路在何方。

四 娘:只要三寸气不断,决不抛尸在异邦。搀扶姑娘往前闯,

合 唱:天明更觉雪域长。

老阿婆:莫道他性暴人蛮少礼教,原本是古道热肠胆气豪。血性上来敢把火坑跳,路见不平便拔刀。恨就恨到天荒地老,爱就爱到海枯石焦。天长日久自知晓,胡番之地非不毛。

蔡文姬:终归是荒漠异域乡音杳,

老阿婆:掏诚心他乡处处有知交。

蔡文姬:我一心只想归路找,

老阿婆:关山万里怎脱逃。汉月明故乡好,胡地风光也妖娆。你看那岭上雪莲多俊俏,归宗何必洛阳桥。

蔡文姬:一支玉鞭握在手,悲喜交加涕泪流。莫不是娘娘来庇佑,绝处逢生把故国投。执鞭上马把缰绳抖,挥鞭催鞍却忧愁。数月来朝思逃离暮想走,临到走时却别有滋味在心头。毡帐内度过了多少难忘的夜与昼,草原上留下多少琴声悠。往日举目遍腥臭,此刻放眼目难收。斜阳半落雪山后,大漠孤烟上斗牛。驼峰载着彩霞走,红妆素裹好个秋。一声道别不再回首,南来雁仓皇往北投。想起了中原大地风雨骤,烽火绵延乱未休。山河破碎家园成乌有,哪里安身何处留。何人又把胡笳奏,

合 唱:草原上竟有乐曲悠悠。

左贤王: 她心如枯井干旱透, 她心中还有清泉流。

只道 看起来

蔡文姬: 他莽莽武夫性粗陋, 他刚中还有几分柔。

左贤王: 我让他把琴奏, 我

初次相逢 花烛之夜 把药酒吞咽喉。

蔡文姬: 他让我把琴奏, 他

左贤王:到陵园我虔心常守候,

蔡文姬:对逃犯他未曾动我半指头。

左贤王:礼送回归我忍痛安排就,

蔡文姬:骏马送我阶下囚。

左贤王:桩桩件件细回首,

蔡文姬:他一片真情将我留。

左贤王:面对烈女多棘手,今生无缘莫强求。

合 唱:口问心心问口,到底该走还该留。

合 唱:汉月明故乡好,胡地风光也妖娆。你看那岭上雪莲多俊俏,归宗何必洛阳桥。

孤 涂:乘风纵马出毡帐,母子游猎赏春光。金鞭甩碎清晨雾,强弩射落一天霜。父王教我习弓马,阿妈教我读华章。边风胡月伴我长,自古英雄是少年郎。忽听长空雁声响,弓开满月试锋芒。

蔡文姬:敕勒川阴山下草肥水美,牧歌起群山应百鸟飞回。蓝天高绿野阔马蹄声脆,山风暖艳阳照满目春晖。十二年时光荏苒如流水,汉家女成了胡王妃。生一双小儿女天真俊美,与王爷心相印夫唱妇随。唯有那一缕乡思埋腹内,最难忘洛阳牡丹故园梅。沐胡风思汉月两情同醉,好似那饮不干的酒一杯。昨夜新谱胡笳曲。吹来愿逐彩云归。

蔡文姬:汉家的茶匈奴的奶,突发奇想在胸间。水 *** 融合一块,其间滋味谁能猜。既然非茶也非奶,何不将奶茶二字合起来。

蔡文姬:何人万里出边塞,

合 唱:顿时间魂惊魄震目痴呆。

董 祀:那一年你我失散后,几经艰险把明主投。曹丞相高举擎天手,扫平干戈战乱休。偃武习文念故旧,期盼你继承父志把汉书修。命我万里边塞走,专迎贤妹返神州。

蔡文姬:左贤王草原雄鹰人中魁首,人品才华称一流。他一片诚心求佳偶,我与他互敬互爱结鸾俦。屈身相嫁言荒谬,居高临下礼不周。若以为悲天悯人将我救,你趁早打马转回头。

蔡文姬:泣血锥心把夫君拽,柔肠寸断似刀裁。忘不了乱军中险遭残害,蒙王爷施恻隐贵手高抬。几番交往你赤诚相待,就在这陵园胡笳吹出你的情。哈达牵住了我的爱,我义无反顾留下来。相依相伴十二载,深情厚爱两萦怀。十二年喝惯了膻茶与马奶,看惯了北国荻花带雪开。原本想终身留塞外,又谁知故国情家乡恋魂牵梦绕丢不开。多少次梦回桑梓把汉月拜,多少次望断云山盼雁归。锦衣玉食难偿思乡债,故国一声唤好似春雷胸中炸开。舍不下夫妻恩和爱,割不断儿和女骨肉情怀。三日来撕心裂肺魂不在,去留二字怎决裁。恨苍天偏偏要分胡疆汉界,何处青冢把骨埋。

合 唱:一片芳心千片碎,弦断声消万念灰。

左贤王:她手捧遗稿情难耐,回归二字差点吐出来。

董 祀:满腔热望出边塞,难移汉月照裙钗。

蔡文姬:故国重如山,骨肉情如海,生生死死两萦怀。

左贤王:今朝若舍心中爱,鸿飞影断不再来。

董 祀:一颗明珠留塞外,宏图大愿化尘埃。

蔡文姬:难难难,命运无常难主宰,痛痛痛,痛断肝肠口难开。

合 唱:是回中原是留塞外,

蔡文姬:恨恨恨,恨不得痛把身心两劈开。

左贤王:断肠话儿似重鞭甩,字字抽打我胸怀。强行留得阏氏在,胡汉天宇要罩阴霾。文姬终身负心债,黄土难将遗恨埋。罢罢罢,千悲万痛且忍耐,我与阏氏作决裁。文姬呀,莫再犹疑心摇摆,乱麻还须快刀裁。休道夫妻难割爱,审时度势必分开。你回桑梓把汉月拜,继承父志展宏才。今生未了情缘债,来生有幸再结同偕。

蔡文姬:王爷,我的好夫君啊,铁血男儿气豪迈,高风亮节感人怀。红绳不耐刀锋快,恩爱夫妻不忍分开终要分开。今别离我的情还在,真情伴你到泉台。今别离我的爱还在,为你把清风白云细剪裁。今别离我的心还在,冰心化作雪莲开。今别离我的魂还在,常随那边月驼铃到你梦中来。孤涂儿啊,为娘我再不能为儿系冠带,再不能为儿为儿把衣裁。再不能为儿把诗文改,再不能为儿摆琴台。娘去后儿弓马诗书休懈怠,学儿父豪气奋发早成才。飞鸿万里把信带,为娘我相思梦里笑颜开。

合 唱:胡笳梦桐琴魂,音刻骨曲铭心。关山万里长鸣啸,胡风汉月千古情。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1-26 上午 08:22:13

    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

  • avatar
    访客 2022-11-26 上午 05:08:44

    (195)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中度过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赎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忆缮写亡父作品400余篇。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不少学

  • avatar
    访客 2022-11-26 上午 12:38:08

    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