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工业园区建设难题,破解工业园区建设难题的意义

hacker|
207

针对工业园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破解?

针对工业园区规划中问题,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措施予以破解:

一要端正建园理念,抓好统筹布局。要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必须端正园区规划建设的理念,不能为建园区而建园区,要有全市乃至整个地区一盘棋的思想,将园区规划、产业定位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千万不能盲目规划,盲目建设,搞镇镇冒烟,四面开花。

二要实行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同样是科技工业园区,美国硅谷的产值主要来源于原创性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日本新竹则集中于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两者在产业层次和产业链分工上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地方党委 *** 要学会观察和思考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然后因势利导,放大自身优势,与其他地方展开错位竞争。

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是园区发展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人文关怀,可使企业共享园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如供水、供电、道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和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资源,使资源在园区内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更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同时,优质高效的服务,能使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从而提高了落户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四要坚持依法规划,提高建设水平。规划是龙头。工业园区规划经过相关的审批程序被批准后,即应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未经批准机关批准不得随意变更。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规划,实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建设准入机制。不同的园区可根据不同的产业定位,制定不同的企业准入标准。应当建立由专家、领导和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建设评审委员会,对要求进入园 区的单位或企业进行严格评审。

如此坚持依法、科学、有序的规划建设,方可避免园区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集约利用园区各种资源的水平,确保园区朝着预定目标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

工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生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供水方面、供暖方面

2、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有待提升:道路交通方面、污水处理方面、治安方面、通讯方面

3、生活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4、相关中介配套服务远离园区:一是金融、物流等生产 *** 业发展水平未能扩展到园区;二是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机构的缺乏,给入园企业拓展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制约和影响。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如何发展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经济特征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确切地说,所谓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差距,但又有较大发展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且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深受该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

 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工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增长缓慢, *** 财政收入相对匮乏,民间资本积累规模小,因此,资金、中高级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缺乏,该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仅仅依靠地方 *** 或本地区民间要素积累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借助外部力量;

2.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十分丰富,供大于求,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这些低成本要素优势对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趋紧缺的发达地区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具有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融入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圈中的有利条件;

3.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着不平衡性,但也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如一些区域中心城镇,这些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并以自身的特色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这些相对优越的条件必然为这些地方的工业园区成长和壮大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因此,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战略;

4.从制度特征来看,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起步较晚,配套改革相对落后,总体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模仿阶段。由于制度决定了各种影响经济发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产出效率,因此 ***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弥补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更大障碍。由于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是该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和稳固性,直接影响着人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积极引入新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增强该地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改变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天的自然条件优势仍是能否赢得竞争的首位因素。例如,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产地接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从而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为工业生产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这些低成本优势是吸引国外、境外及沿海发达地区众多生产商入园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这些地区工业园的东向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边的资金、技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外省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如淮北、宿州的东南部等地工业园区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深加工产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载体,借助江苏徐州经济圈和连云港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内外资源并重,加快对接,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迅速建立了工业化平台和城市发展新区;

(2)融入式。安徽东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形成了与江浙等省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从基础设施、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融入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圈内。如合肥、马鞍山、芜湖、广德等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园区已经开始进入到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中,同时形成向省内各地区辐射的趋势;

(3)移植式。在与江浙等省的地理条件相类似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直接仿效东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学习和借鉴其园区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为安徽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长市综合工业园区、滁州市汊涧镇工业园区和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园区地处安徽东南部,紧邻江苏省,贯通苏南、苏北,属中国更具活力的“长三角”、南京都市经济协作区域,其园区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趋同于“长三角”经济圈内的工业园区。

2. *** 发挥积极作用,探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建设初期, *** 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还是园区的规划主体、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这就需要 *** 根据具体的区域经济特点,探索和采用适合该地区的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目前,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以 *** 管理型为主,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管理方式。从安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大企业、大公司数量少,实力不足,引进大公司投资建厂的机会不多。因此, *** 设立的行政管理仍为主要形式。但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也开始注重发展多种管理方式,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组建联合体,兴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省外、国外的公司和社团来安徽兴办工业园区。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开始由 *** 管理型向 *** 和企业混合型、企业管理型过渡。巢湖市富煌工业园由富煌集团自主领办,这种“企业管理”方式与“ *** 管理”方式相比,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自我管理有利于园区内的招商引资,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吸引配套企业;也有利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对将要进入园区的项目进行精心论证、筛选,选择那些适合在该区发展的项目企业进园;还有利于对企业在园内的基础建设、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管理和整合;更有利于提高园内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园内企业的沟通要比企业与 *** 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内外两个辐射功能,统筹区域间与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经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民间资本不断积累,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和升级,大量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的趋势。资本、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欠发达地区最为稀缺的生产要素,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而这却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强项。此外,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起步早、发展快,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城市传统工业复制型的苏南模式、市场导向型的温州模式、进口替代型的晋江模式等,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借鉴素材。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的经济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地进行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补充,并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本地区的工业园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并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随着合宁(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沪(合肥至上海)铁路的开通,从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了江浙发达地区对皖的辐射功能,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天长、滁州、广德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在东向发展战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发达地区内部工业园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相对较快。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做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利用区域内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安徽工业园区发展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以安庆为中心的皖南和以马鞍山、芜湖和滁州为中心的皖东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东南部发展较快的基本态势””。安徽89个工业园区(开发区)共有32个分布在安徽东南地区及长江沿线,皖中地区以合肥、巢湖为中心共有39个,其余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阳、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区。从全省经济整体来看,东部的发展快于西部,南部的发展快于北部。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使得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态势不均。合肥地区和东南部发展较快,合肥位于皖中,贯通东西、南北,是省内交通枢纽,有着很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工业园区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并带动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区发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庆以化工工业为依托,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沿江地区和皖东地区,马鞍山、芜湖、滁州、天长、广德等地区,与东部的江浙联系紧密,有着资金、技术、交通等条件的优势。

4.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往往是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趋于成熟。因此,立足于本地区,鼓励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思路。在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内,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发挥连带效应,发展相关连带产业””。安徽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形成了特色工业园区。阜阳市颍州区工业园认真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在整体布局上,坚持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颍上县依托旅游产业,突出绿色工业园区特色;阜南县工业园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颍州区工业园依托阜阳城区区位优势,突出办好高新工业项目;宿州市符离镇 *** 于 2004年起开始兴建符离集烧鸡工业园,园区以符离集烧鸡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符离集烧鸡的相关产业,连带产生了养鸡业、饲料业、包装运输业等产业连锁效应,先后有六家企业入驻,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升,很快在烧鸡同行中脱颖而出,产值利润翻了几番。六安市山区面积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来,六安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形成当地的传统产业,如茶叶、蔬菜、板栗、蚕茧、山珍等农特产品的分布点多面广。工业园区产业围绕着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充分发展,形成连带效应,这是安徽各地的工业园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5.更新观念,完善内外制度,提高园区自我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外部制度逐渐优化,因此,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障碍都在逐渐减少,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安徽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本身的资金积累和财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 *** 投资,因此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缓慢,规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全省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数十个项目同时投产,从选址、建厂到投产只需一年,大型项目也不会超过两年。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虽还处于模仿阶段,但 *** 也逐渐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一些地方 *** 已经明确地将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思想贯守到了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 *** 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作为实现企业向有效协作转变的组织形式,是降低园区内企业交易成本、构建良好创新环境、提升工业园区和区域竞争力的更佳手段””。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安徽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分别占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了科大讯飞、凯立电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知名企业,引进了微软合肥技术中心、安徽移动、美的、荣事达、三洋等著名企业,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在建成初期,凭借其低成本要素优势和优惠政策,确实能够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为园区的起步创造条件。但是,优惠政策毕竟有底限且极容易在短时间被其他地区模仿而具有暂时性,因此仅仅依靠廉价的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维持的优势不是长久之策。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日趋膨胀,要素价格也会持续上升,优势便不复存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帮助企业或地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人才的存量,经济增长的根源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便是学习和创新。因此,培养、提高和强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园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加快推进我区跨越发展

近年来,###经济开发区积极落实市委市 *** 提出“提档、 扩容、升级”和“扩大规模、完善配套、提升档次”工作要求, 以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以建设“西部新城区”为抓手, 以科技创新为之一动力,以争先进位为之一目标,以招才引智 为之一要务,以转型升级为之一主线,开发区建设取得了长足 进步,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增长点。但随着区域经 济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开发区在加速发展与要素市场短缺之 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开发区经济发展壮大的瓶颈, 为此,我区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开发区发展,取得了不错的 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开发区经济发展现状 江苏###经济开发区于####年启动建设,####年#月##日, 经省 *** 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连续两年蝉联“长三角最 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分为“一 区两园一带”,即中心区、锡沂工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新戴 运河产业带。按照前瞻性、高起点的理念,园区累计投入建设 资金##多亿元,建成“一级道路”标准的主次干道##公里,绿 化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区内配套设 施齐全,达到了“七通一平”。 近年来,开发区围绕“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这一主线,以整合、扩容、转型为契机,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综合实 力不断增强。####年实现业务总收入###.#亿元,比####年同期 增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总 收入##.#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 加###.#%、###.#%。####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个,协议投 资额###亿元,其中工业项目##个,三产服务业项目##个。#### 年全区进出口总额为#####万美元,同比增长##.##%。全年到账 外资####万美元,创造了全市、全区到账外资规模的新记录。 ####年共竣工项目##个,完成投资额##.##亿元,主要有嘉泰化 工一期、利民化工嘧霉胺和汉菱生化等项目。目前在建和即将 开工项目##个,总投资近###亿元,有投资##亿元的新华宏钢铁、 投资##多亿元的必康新医药、投资##亿元的徐州港马港港头作 业区、投资##亿元的蓝丰离子膜烧碱及硫磺制酸项目、投资## 亿元新光机械铸造项目、投资##亿元的中纺工业园、投资#.# 亿元的容纳光伏等项目。 开发区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尊 商、亲商、爱商、安商、扶商”的服务环境。积极借鉴国内先 进园区经验,大力构建“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 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系 和制度。####年通过了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七年运 行良好,####年又成功建立了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成为苏北之一家建立ISO####\#####、GB#####三项管理体系的园区。构 建了自动化OA 系统及行政审批网上运行平台,持之以恒地实施 了授权代办、保姆式服务和“一卡通”、“绿卡清”制度,以及 优惠政策当月兑现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项目审批“一条龙”服 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投产企业终身化服务的全方位服务 体系,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意舒心的软环境。 园区拥有的行政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化产品 检测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积极联合众多金融机构、 科研院所、专业团队,为园区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智力、孵 化支持。目前,区内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市级高 新技术企业##家,省创新型企业##家;区内企业已与国内外## 多家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关系,设立了# 个企业院士工作站,#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家省级博 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和##家省、徐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萃聚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 项目。####年,开发区被省有关部门和徐州市 *** 授予“省区 域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两化融合试验区”、“省统计达 标开发区”和“徐州市科技人才高地”等称号,成为东陇海地 区科技研发孵化的高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区域。 二、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要素 #.规划瓶颈。一是在开发区建设之初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 规划,部分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有些规划缺乏土地承载可能,空间有限;二是部分规划之间不协调。有的规划与城市建设总 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部门配套设施建设缺乏 共构意识和共建行动。 #.土地瓶颈。近年来,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供应“闸门”, 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市采取多种措 施来保证项目用地,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土地后 备资源不足,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制约园区的经济发展。 #.环境瓶颈。多年来,开发区一直是以生物化工为主打产 业,产值和销售均占到开发区总产值和总销售的一半以上,为 我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 保压力。 #.资金瓶颈。建设资金是园区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长期 以来困扰园区建设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资金的短缺直接影响 着开发区经济的投入、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项社 会事业的发展,导致了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出现了诸多困 难,由于资金的紧缺迟迟不能到位,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都实施 不了,严重影响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如中心区的部 分道路,破损严重,影响货物运输,企业拉运原材料的车辆有 的要绕道行驶,极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如何突破资金紧缺的瓶 颈,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人力要素瓶颈。随着开发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 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程度日益紧迫,一方面用功短缺成为制约园区产业,特别是化工产业和纺织服 装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成为制 约企业科技创新的又一瓶颈。 #.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瓶颈。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 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生产规 模或者招商引资落户我区,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也由此造成了原有的供电、供水、供汽管道不能满足企业发 展需求,如何破解此项难题,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整 体竞争力,成为考验开发区各部门工作的又一难题。 二、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构筑发展平台。 近年来,针对以往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开发区通过认真 调查研究,并根据整体发展遵循和城市建设有机组合的原则, 统筹生产力布局和加强区域联系的原则,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开发区实际,做深做细开发区的规划修 编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构筑科 学完善的发展平台。一是针对中心区的化工企业过多,且较为 靠近市区,给城市的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 开展节能减排。因此开发区将中心区内的部分化工企业与#### 年底之前,整体搬迁到唐店化工园区。搬迁完成后,将有利于 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有利于农用化工企业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实现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我们积极打造新材料与高分子产业园,并 与####年经省商务厅批准,获批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年该 特色产业园实现产值XXX 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三是根据 园区整体规划,我们积极开始打造新戴运河产业带,相信不久 的将来,这一产业带必将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突破土地瓶颈,促进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建设迅速发展,开发区用 地需求量明显增大,用地需求与用地计划的矛盾越来越大。为 保障项目用地和建设需要,我们努力准着力点,突破关键点。 一是坚持保重点的原则,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在引进高科技项 目以及能够促进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的项目上,并积极向省市 国土部门争取农转用计划指标和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做好建设 用地指标臵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文章,努力增加全区规划 建设用地指标。三是清理收回闲臵土地,凡是在规定的时间不 进行开发的由开发区管委会依法收回、统一储备、统一定价后 以招标、拍卖等形式出让。四是是合理规划,引导部分企业想 集聚区集中,促开发区“省”地。近年来,开发区按照“布局 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功能划分, 完善基础设施,将原来建设在开发区的化工企业统一搬迁到唐 店化工集聚区,形成集聚发展。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 引导工业项目大力发展多层标准厂房。 (三)破解环保瓶颈,促进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开发区新一轮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 ",按照"发展为先、生态为大"的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 *** 实施的“蓝天、绿水、祥云”三大工程,继续实施"园区兴业、 工业兴区"战略,全面发展新产业,展现新面貌,因此,只有全 面推进环境整治、促进产业调整,营造良好的环境,转变机关 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克服发展中的瓶颈,迎接新产业的 转移,加快###经济开发区的科学发展。 一是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以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发展。 根据###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从源头上优化产 业发展,从严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那些国家明令淘汰、禁 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 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 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开发区 发展要求,一律不批,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 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等名义恢复生产。二是大力扶持符合产业规 划的项目,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 新能源等产业要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使这些项目减 少审批时间,尽快进行开工建设,早日进行生产,达产达效。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工程建 设是我区近几年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将中 心区的部分化工企业整体搬迁到唐店化工园区,以方便污染源 的整体治理,减少治污成本。同时在唐店化工园区建设#家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并完善排污管网铺设,扩大污水的收集范围,提 高活生生污水的处理率,更大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益。 (四)破解资金瓶颈,促进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 面对新的财政金融形势和区域跨越发展的要求,开发区以 建立健全筹融资体系为抓手,以潜心研究政策为切入点,以突 破资金瓶颈为目标,全力争资融资借资引资,推动全区经济和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是完善体系,精心组织策应争取。积极 研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和投资计划,吃透精神,明确主攻 方向,力争将我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循环产业、交通工程、 企业技改创新及环境治理等项目纳入上级投资计划。督促并指 导相关部门熟悉投资政策和项目投资指南,筛选颇具特色、符 合区情、争资前景看好的项目,为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奠定基础。 二是积极与银行加强沟通,扩增信贷投放总量。按照金融机构支 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我区 经济发展,力争今年各银行金融机构对我区贷款规模保持上年 整体水平。三是定期组织银企交流,扩大对企业信贷投放总量。 今年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题,为了帮助企业缓解困境, 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介入,一方面对辖区内企业的 经营管理现状及信誉包括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 并加快落实项目土地证办理,为企业提供融资条件;另一方面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强与银行方面的沟通、联系, 并筛选出一批经济能力强、经营状况好、发展前景大、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推荐给银行,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今年以来, 我们积极联系工商银行徐州支行、浦发银行徐州支行等银行进 行银企对接,开发区技术开发总公司、江苏蓝丰生化股份有限 公司、江苏花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家企业与工商银行 ###支行当场签署合作协议,意向授信#.#亿元。同时根据《市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的意见》(新 政发�6�7####�6�8##号)的文件精神,我们积极联系市各家银行的 金融顾问与区内企业进行包挂对接,使银行及时了解各企业不 同的资金需求,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使银行了解了企业 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 效降低了放贷风险。 (五)破解人力资源瓶颈,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和开发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内一些企业存在 着用工难的问题,部分企业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从而导致一 些市场不能很好的进行开拓。面对用工紧缺的难题,开发区党 工委、管委会广辟门路,帮助企业破解招工荒。一是开发区充 分利用园区现有的人才 *** ,每月调度区内企业的用工情况, 将企业反馈上来的用工需求放到开发区的人才 *** 上,保证了 求职者之一时间了解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成 绩。二是区党群办积极与市人社局沟通,举办多次人才 *** 会, 10 帮助企业与求职者进行近距离沟通,使得求职者了解各企业的 各项福利政策以及人才培养体制。今年年初以来,我区已联合 人社局举办了#次人才 *** 会,帮助区内企业 *** 了近####名职 工。三是积极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对接,帮助企业与 高等院校签订用工职业技能培训。多年来,徐州工程职业技术 学院与我区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技术研发、学生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协助徐州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更 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四是为积极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园区的战略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 为保障,以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人才引进 以及专利创造与应用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园区企 业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体系和体制机 制更加完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 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从而推动了开发区转型升级、创 新发展。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个、中国驰 名商标#个、国家免检产品#个、江苏省名牌产品#个、徐州市名 牌产品##个,全区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家, #家企业 荣获江苏省质量诚信企业,##家企业被评为徐州质量管理先进 企业,已有##家企业通过 IS#####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成 11 绩的取得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区一方面联合市科技局在我区举办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 培训班,区内###多家企业分管科技创新的负责人定期参加培 训,使区内企业充分了解科技创新企业对发展的重要性;另一 方面我区充分利用####年获批的省级区域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地,积极聘请相关高学历人才到我区开展科研工作,帮助企业 解决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六)破解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瓶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相关的配套 设施建设滞后,如企业的用水、用电和用汽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解决相关瓶颈,我们采取 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加快园区的供电线路 的架设,将原有的##KV 供电线路改为##KV 供电线路,优先保证 新建企业能够尽快投产。从####年截至目前,新建供电线路XX 公里,完成了墨发线、墨工线、墨升线等线路改造工作,协助 供电部门在开发区建设化工配网及卓窑配网,完成了部分厂区 内##KV 线路改造,投资##亿元的新华宏钢厂内##KV、##kv 线路 改造、门前##KV 线路延伸改造等工作,及时保证了各企业生产 用电要求。二是针对区内化工、纺织等用水大户产业的实际情 况,联合市水利局开展区内企业用水实际情况调研摸底工作, 了解区内企业用水实际情况和水费上缴情况。并根据####年第 12 ##号 *** 会议纪要精神,将水资源奖励奖返给区内符合水资源 奖返条件的企业,以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开展节水、节能的技术 改造;三是开展区内企业小锅炉的清理工作,实行集中供热, 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根据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研究 解决经济开发区中心区及唐店化工园区集中用热问题、推动集 中供热的开展,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并从通新、阳光抽调技术 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针对区内用热需求重新开展调研,实地了 解企业的供热情况,为我区今后的集中供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晋江工业园区2.0版迈向3.0版

塔吊高耸林立,各承台、地梁铺排得气势恢宏。昨日,在晋江安东绿色智能染整产业园,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项目现场,一派抢抓进度、大干快上的火热景象。

这是 晋江市 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当前,晋江市围绕“强产业、兴城市”战略部署,共策划了陈埭标准化工业园、内坑镇品牌工业城、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金井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等首批14个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资源,推动工业园区从单一聚焦产业链的“2.0版”迈向打造产业生态、产业社区的“3.0版”产业园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拓宽空间、撑足后劲。

华宇车间 记者 董严军 摄

抢抓“窗口”

14个园区赋能发展

可独栋购买,也可分层入驻。近来,位于新塘园的“新智造”产业园项目,因为标准化厂房可“分割”出售,吸引着众多中小企业的目光。

只要符合准入条件,以前靠租赁场地谋发展的企业,就有望在这里觅得“一席之地”。

“购买标准厂房来发展生产,企业省钱又安心。”“新智造”产业园项目招商总监邓贤臣介绍,该产业园主要招引智能制造、智能轻工等领域的相关企业,目前已有10多家中小企业意向入驻。

入驻企业不仅能从“租户”变为“房东”,还能“共享”产业园内统一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生活空间。

以标准化厂房实现产业集聚,以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产城人”融合,构筑产业生态、产业社区,这是晋江市着力打造综合产业园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晋江市工业用地紧缺与土地利用效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晋江工业用地占全市土地面积比重已达近49%,但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却只有1.07。

找不到用地的企业难以在晋江“扎根”,拥有土地的部分企业产出的效益却不高,这成为制约晋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

结合产业现状,抢抓发展“窗口”,晋江市系统谋划了首批14个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涵盖91个子项目,将通过向低效要“效益”、向存量要空间,强力助推鞋服、纺织、伞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速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

看好英林时尚服饰产业园项目的晋江市泳装产业协会会长洪清纯坦言,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不仅能为本地企业拓展发展平台和空间,也能吸引在外企业“回流”家乡,抢抓发展新机遇,而设计、研发、运营等专业机构的引入,更能助于泳装产业生态圈的打造,推进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增长。

“五指连弹” 

多种建设模式“总动员”

投资3.5亿元,新建标准厂房及配套建筑约14万平方米、改造提升15万平方米原有厂房……在陈埭标准化工业园,三斯达鞋纺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将对该园区现有产能进行整合提升。

明年9月,三斯达鞋纺园二期项目也将动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纳超50家制鞋纺织企业入驻,容纳超6000名产业工人。

作为 *** 主导、企业联合改造的典型项目,三斯达鞋纺园项目将由 *** 牵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国有资本和原土地业主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实现多种资源有效整合,一起攻坚克难“办大事”。

在内坑品牌工业城园区标准化的建设上,走出了“ *** 主导+国企投资+村集体参与+企业联合改造”的模式,不仅能及时抢抓“专项债”政策窗口期,破解建设资金难题,还能同步完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及消防配套建设等,加速综合产业园区的打造。

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资源,既要有 *** 、国企的带动,更少不了民营企业的参与。

立体仓库科技感满满,AGV无人叉车不停奔波,屋面搭设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500万千瓦时……自今年5月投产以来,凤竹绿色智能工厂实现了高科技、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作为企业自主投资的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凤竹绿色智能工厂整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凤竹纺织董事长陈澄清介绍,在原计划投资6.5亿元的基础上,该企业又追加了2亿元投资,提升绿色智能发展水平。

不只凤竹纺织,恒安、信泰、华宇、港益、海纳机械等众多龙头企业,也纷纷以自主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抢抓工业园区“3.0版”的建设发展“风口”。

“扶上马送一程”

多部门协作打开新局面

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8月26日,“新智造”产业园项目交地当天,项目业主就从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手中拿到了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是晋江市首宗“四证同发”的工业项目。

为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创新推出了模拟审批、联审联办、快审快批模式,大大节约了相关手续办理、审批的时间和成本。

建设也能“加速度”。晋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取建设与报批并行模式,对安东绿色智能染整产业园项目实行承诺制,让桩基施工、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得以提前3个月开工,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

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协同协作,高效有序运转,及时跟进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调度解决存在问题,助力各项工作打开局面、形成态势。

对接多个产业试点园区项目的建设需求,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成立了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管委会+公司”的创新模式,为各试点项目提供开发建设、产业金融、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职能支撑。

而在各园区试点项目有序推进的背后,是晋江市委市 *** 搭建起的园区标准化建设强有力的“指挥体系”。

14个园区的总指挥(总协调)均由晋江市领导担任,各园区还设了项目专班、工作小组,协调市直单位、属地部门,齐心协力开展工作。

晋江市还先后推出《关于破解空间要素制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试行)》《晋江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十五条措施》《深化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及结果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于去年11月成立晋江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力统筹推进晋江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3-03-07 下午 11:45:06

    特别是化工产业和纺织服 装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成为制 约企业科技创新的又一瓶颈。 #.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瓶颈。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 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生产规 模或者招商引资落户我区,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也由此造成了

  • avatar
    访客 2023-03-07 下午 01:59:22

    发展深受该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 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工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增长缓

  • avatar
    访客 2023-03-07 下午 09:56:08

    难,由于资金的紧缺迟迟不能到位,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都实施 不了,严重影响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如中心区的部 分道路,破损严重,影响货物运输,企业拉运原材料的车辆有 的要绕道行驶,极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 avatar
    访客 2023-03-07 下午 05:18:41

    的后劲 和开发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区内一些企业存在 着用工难的问题,部分企业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从而导致一 些市场不能很好的进行开拓。面对用工紧缺的难题,开发区党 工委、管委会广辟门路,帮助企

  • avatar
    访客 2023-03-07 下午 02:16:54

    ,要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做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利用区域内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安徽工业园区发展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以安庆为中心的皖南和以马鞍山、芜湖和滁州为中心的皖东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东南部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