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地震局聊天记录图片,预测濮阳地震

hacker|
84

濮阳市 *** 部门有哪些

濮阳市 *** 组成部门(还有下属单位,但太多就不写了)

濮阳市人民 *** 办公室

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濮阳市教育局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

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濮阳市民族宗教局

濮阳市公安局

濮阳市监察局

濮阳市民政局

濮阳市司法局

濮阳市财政局

濮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濮阳市国土资源局

濮阳市环境保护局

濮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濮阳市交通运输局

濮阳市水利局

濮阳市农业局

濮阳市林业局

濮阳市畜牧局

濮阳市商务局

濮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濮阳市卫生局

濮阳市卫生监督局

濮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濮阳市审计局

濮阳市外事侨务办公室

濮阳市体育局

濮阳市统计局

濮阳市旅游局

濮阳市粮食局

濮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濮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濮阳市城乡规划局

濮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 *** 直属机构

濮阳市地震局

濮阳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

濮阳市扶贫办

濮阳市农机局

濮阳市农科所

濮阳市林科所

濮阳市供销社

濮阳市 *** 发展研究中心

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

濮阳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

濮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濮阳市档案局

省属直营机构(主要向省机构负责,比如人事任免,特别是河务局。但其实还是市 *** 管理)

濮阳市黄河河务局

濮阳市工商局

(濮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检查支队

濮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油田分局)

濮阳市地方税务局

( 市地方税务局中原油田局

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

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

市地方税务局发票管理局)

濮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家统计局濮阳调查队

濮阳市国家税务局

还有一个市人防办,属于议事协调机构,不怎么重要。

如何观察天象 阴天,狂风暴雨,冰雹大雪,地震火山等等如何看出前兆?

对气候的季节变化,最初人们不是根据对天象的观察,而是根据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去捕捉气候变化的信息.自然界草木的荣枯,鸟兽的出没,冰霜的凝消,等等,是与气候的变化相互呼应的.“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矣”(《论衡·变动》),这就是所谓“物候”[1].以物候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依据,这是人类掌握农时的时最初手段.在中国一些近世或多或少保留原始农业成分的少数民族中,差不多都有以物候指示农时的成套经验,有的甚至形成了物候计时体系——物候历.[2]这些民族应用物候指时早于应用天象指时.我国中原地区远古时代也应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相传黄帝时代的少皞氏“以鸟名官”:玄鸟氏司分(春分、秋分),赵伯氏司至(夏至、冬至),青鸟氏司启(立春、立夏),丹鸟氏司闭(立秋、立冬).玄鸟是燕子,大抵春分来秋分去,赵伯是伯劳,大抵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鸧鴳,大抵立春鸣立夏止,丹鸟是鷩雉,大抵立秋来立冬去.[3]以它们分别命名掌管分、至、启、闭的官员,说明远古时代确有以候鸟的来去鸣止作为季节转换标志的经验.甲骨文中的“禾”字作“?”,从禾从人,是人负禾的形象,而禾则表现了谷穗下垂的粟的植株,故《说文》讲“谷熟为年”.这和古代藏族“以麦熟为岁首”(《旧唐书·吐蕃传》),黎族“以薯蓣之熟,以占天文之岁”(《太平寰宇记》)如出一辙,都是物候指时时代所留下的痕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甲骨文中的“夏”字是蝉的形象 [4],而“秋”字则是类似蟋蟀一类动物的形象[5].可见,我国自古就把蝉和蟋蟀视作夏天和秋天标志的物候动物;因为它们的鸣叫意味着夏天或秋天到来.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祖先最初确实是以物候指时的.又据近人研究,楚帛书中保留了以肖形动物为标志的物候月历名.[6]

物候指时的经验与习惯延续至后世,《夏小正》、《礼记·月令》等都有每月物候的详细记载,以后还将谈到.又如《诗经·七月》就记录了每个月的物候与农事,类似后世的“十二月生产调”,兹列表如下:

以菖蒲的出生为始耕期的标志,据说是黄帝时代的经验;这虽是一种传说,但也表明这套物候指时的经验是十分古老的.《任地》在介绍了这套经验后,又作了以下的概括:

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

意思是,在一年之中,可以视草的发生和死匿而定种稼和收获之时.[10]这是物候指时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 天象指时的开始——星象指时

物候指时虽能比较准确反映气候的实际变化,但往往年无定时,“月”无定日,同一物候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出现早晚不一,作为较大范围适用的记时体系,显得过于粗放和不稳定.于是人们又继而求助于天象的观察.我国古代对天象的观察很早就开始了,传说黄帝“迎日推策(策)”(《史记·五帝本纪》)[11],“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史记·历书》),已带有依据天象推算历法的意味了.具体情况如何,现在已难考其详.但考古发掘已发现不少反映原始人类从事天文观测的实物资料,表明我国先民很早就进行天文观测.例如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有不少刻划在陶器中的太阳纹图象,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牙骨雕板中有日纹四鸟图等.近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一组距今6400年的与人同葬的蚌塑龙虎,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四象说中东龙西虎的实证,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12].如果这一论断能够成立的话,当时的天文观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测天活动是很普遍的,原始人都能掌握不少观测星星出没的知识,世代相传延至三代,故《尚书·洪范》有“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13]之说.《周易》中则有天气谚语的记载.[14]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

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

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30“天文”)[15]

《国语·周语中》载:“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这也是反映了以星象纪时的古老经验.[16]《吕氏春秋·贵因》:“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

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某些恒星在天空中出现的不同时间、不同方位和不同形态,与气候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吻合.如终年可见的北斗星座,“斗柄东向,天下皆春;斗柄南向,天下皆夏;斗柄西向,天下皆秋;斗柄北向,天下皆冬”(《《鹖冠子·环流》),俨然一个天然大时钟.[17]《夏小正》也是利用北斗星座斗柄的指向来指时的.如“正月斗柄县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县在下则旦”.

星象指时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历法.中国远古时代就实行过以“大火”星(心宿二)纪时的“火历”.相传颛顼氏时代“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楚语》);这位“火正”就是负责观察“大火”的出没和方位以指导人民从事生产的.《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弱说;

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入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

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火历”的基本特点是用肉眼直接观察昏时(日落后三刻或二刻半)“大火”的出、中、流、伏、内等不同位置,借以确定岁首和耕作收获等农时.[18]兹把先秦古籍中所记载的部分大火星星象及其指时意义列为下表:

表5 先秦古籍所载“大火”星的出没及其指时意义

星象

指时意义

出处

火见而清风戒寒

周代大火星初见于农历十月,见到它意味着凉风将至,要作好御寒过冬的准备

《国语·周语中》

火出而毕赋(冰)

春秋时农历三四月黄昏时大火星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这时天气转暖,公室要颁冰供食物保鲜之用

《左传》昭公四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夏至时大火星黄昏见于南方的中天.

《尚书·尧典》

火中,寒暑乃退

季冬十二月平旦大火星正中在南方,大寒退;季夏六月黄昏,大火重新正中在南方,大暑退.

《左传》昭公三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大火黄昏中天后,开始西斜而行,其时睹暑气渐消,天气转冷

《豳风·七月》

八月……辰(大火星)则伏

大火星在黄昏时没入开放地平线下

《夏小正》

九月,内火.……辰系于日

大火星与太阳一起出入,所以大火星在夜空中消失

《夏小正》

三 阴阳合历与标准时体系

历象日月星辰

恒星纪时可以应用于较大范围,但仍然是比较粗疏的;恒星方位的变化要在较长的时期中才能显示出来,对于较短时段的标识则无能为力,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精确的计时系统.较短时段纪时的标志,莫若月相的变化明显.于是又逐渐形成回归年与朔望月相结合的阴阳合历.但回归年与朔望月和日之间都不成整数的倍数,故需要有大小月和置闰来协调;置闰遂成为中国传统阴阳合历的重要特点之一.《尚书·尧典》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以闰月定四时以成岁.

“羲”与“和”是不同部落首领的名字 [19].“历”是推算,“象”是观察.[20]过去以恒星指时,如“火历”,只须肉眼观察即可,现在要根据日月星辰 [21]推算出年、月、日、四时以至闰月来,就非“历象”不可了.[22]尧舜时是否已经有了阴阳合历,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殷代已经有了阴阳合历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从甲骨文的资料看,商代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年有平闰之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闰年最初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后来改置年中.[23]春秋时出现了四分历.《左传》僖公五年和昭公二十年记载了两次“日南至”(冬至),间隔133年,其间记录了闰月48次,失闰1次,共计有闰月49,平均为19年7闰.这表明春秋时代已在实践中摸索出十九年七闰的法则.由于十九年七闰采取的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天,故被称为四分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历法.

阴阳合历中的标准时体系

朔望月便于计时,却难以反映气候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根据太阳的视运动确定几个能反映季节变化的时点,建立一个标准时的体系.相传尧命令羲和制历时,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

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

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

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

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这一记载的大致意思是,分别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在东、南、西、北四方的某个地方,恭敬地迎候太阳的出入(实际上是观察太阳的视运动),以确定农事活动的次序(“东作”“南讹”、“西成”、“朔易”均指耕种收藏的农事活动.“平秩”,伪孔传训为平均次序).分别以“鸟”、“火”、“虚”、“昴”四星在初昏时刻的出现作为“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历代注家多训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标志,并以此确定春、夏、秋、冬四季之“中”.与春夏秋冬四季相适应,老百姓和鸟兽都发生不同的动态变化.[24]

《尧典》以四方配四时,甲骨文和《山海经》中则有相应的四方风、四方神的记载:

东方曰析,凤(风)曰?;南方曰因,凤(风)曰?(微);西方曰?,凤

(风)曰彝;□□□(北方曰)?,凤(风)曰役.(合集14294)

有人[25]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折同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

荒东经》)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

入风.[26]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 [27],来风曰韦,西北隅处以司日月长短.(《大荒西

经》)

有人名曰?(鹓),方曰?(鹓)来【之】风曰?,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

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大荒东经》)

研究者认为其中折同析,?、彝同夷,?、鹓、同隩,与《尧典》所载相互对应.并从而论定殷代有司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四方之神,而由分、至组成的“四节”,构成当时阴阳合历中的标准时体系.[28]

表6 《尧典》、甲骨文、《山海经》“四方”名称

方位

《尧典》所载 人民四季动态

四方神

四方风

甲骨文

山海经

甲骨文

山海经

折,折

?

因,因乎

?(微)

西

?

夷,石夷

?

?(鹓)

?

以上记载还可以从考古发现中获得某种印证.如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尊上刻划的图象文字中,有作“?”,是太阳在云气簇托下升起于群山之巅的形象,当地至今仍然能够在每年春分时节观察到这种景象,它正是我国东夷先民观天测时的实录 [29].论者或谓与《尧典》所载羲仲受命在东方旸谷观测日出的传说有关.还有的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有雕刻在骨板上的一日双鸟图象,它反映了二分(春分,秋分)日时太阳分主东西两方的古老观念.[30]

《尧典》以太阳出没方位(主要与日影观测相联系)和四中星的昏见作为“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标志,它们相当于后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概念,但不一定有后世那么精确.当时大概已有日影的观测,但可能是以自然物(如山峰)或人体为标志的.[31]而后世准确的“分”“至”点的是建立在的用圭表对日影进行实测的基础之上的.圭表测日起于何时还不清楚,但周代已有用“土圭”测日影的明确记载,如《周礼·大司徒》云: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这虽然是讲如何“求地中”以便建都的,但这种 *** 无疑会运用到测“时”上,从而能更准确地确定分、至和四时,更准确地测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周礼》中有“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至日,春秋至月,以辨四时之叙.”这是一个专门掌管天象历法的官员.不过,《周礼》中除四时外,未见其它节气.

但不晚于春秋,已形成由分、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所组成的“八节”[32],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礼仪.且看《左传》以下的记载;

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

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33]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

矣.不告朔闰,弃时政也,何以为民?[34]

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

于始,序则不衍,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中,事则不悖.[35]

上面谈到,历法的发展是先有物候历,后有天文历.在天文历发展的阶段,最初人们观察星象以定季节,继之又观察月相以定月.以月的圆缺周期为一月,关键是确定每月开始的一日,即所谓朔.故每年秋冬之际,天子颁历谓班朔,而列国诸侯每月朔日则有告朔、视朔之礼.[36]以月之盈亏定月虽利于记时,但并不能反映气候的季节变化.后者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决定的.因而朔望月还需与太阳年相结合.但朔望月和太阳年并不成整数倍数的关系,因此,在实行朔望月的条件下就产生了“正时”的问题.“正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标准时体系.即所谓“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履端于始”指“步历以冬至为始”(江永《群经补义》),“举正于中”指“历象日景(影)中星,以记分至在四仲月也”( *** 《小疏》).即以分至为标准时以补朔望月之不逮.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气候季节变化的时序,“序则不衍”“民则不惑”是也.《左传》僖公五年所载“八节”观象之礼应由此出.以分至定标准时还形成了某种宗教仪式.如《国语·鲁语下》“大采朝日”(春分)、“少采夕月”(秋分)、“日中考证”等.

二是置闰.置闰是为了调整朔望月与太阳年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太阳年包括十二个朔望月,另多出若干天;经若干年后,把多余的天数汇积成月,放在年终,即所谓“归余于终”.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办法.据卜辞,武丁至祖甲,岁终置闰,名曰十三月.至春秋时,置闰已不一定在岁终,使月的顺序更符合季节的变化.

四 二十四节气与三十时节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战国时代,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和标准时的确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孟子·离娄下》云:“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按,宜作“规律”解),千岁之日至,可坐而定也.”在标准时体系的继续发展中,为了更具体地指导农业生产,人们又尝试把一个太阳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时段,这种探索的结果导致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它是以土圭测日晷[37]为依据逐步形成的.以“分、至、启、闭”为八个基点,每两点间再均匀地划分三段,分别以相应的气象、物候或某种农事活动命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始见于战国时代成书的《逸周书·时则训》[38].《逸周书·时则训》关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系统见下文表11.保存了许多先秦史料的《周髀算经》[39],对二十四节气作了以下的解释:

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

节三气,三而八之,故为二十四.

《周髀算经》还对每个节气的日影长度作了比较粗疏的计算.[40]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地球公转形成的日地关系,与黄河流域一年中冷暖干湿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节奏十分切合.有人将二十四节气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近代气象加以比较,发现大暑小暑正是一年中气温更高的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季节,雨水节与平均初雨日期比较吻,小雪节与平均初雪日期很一致.惊蛰与10厘米地温通过温度5℃的日期相近,标志着春耕季节的到来.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这时气温已上升到12℃以上,是北方春播的黄金季节.小满、芒种是黄河中下游大麦、小麦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霜降节接近平均初霜日期,是一年中生长季节的结束.[41]可见二十四节气一开始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在天时观测与农业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中心内容之一,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通过它而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

先秦时代,二十四节气似乎已经应用于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例如《管子·臣乘马》说:

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五]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艺稷,百日不艺稷,故

春事二十五日之内耳.

日至即冬至,冬至后六十日,相当于先秦时期的惊蛰节,冬至后七十五日,相当于先秦时期的雨水节.按十五天为单位计算,十五天正好是一个节气.这里很可能已经用二十四节气来计算农时和指导生产了.[42]

三十时节

除了二十四节气外,还有过三十时节,见于《管子》一书中的《幼官》和《幼官图》[43].这是以12天为一节,把一年360天分为30节的节气安排.它的四季是以“地气发”、“小郢”、“期风至”、“始寒”为起点,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4],而以“清明”、“大暑至”、“始前”、“寒至”为中点,相当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5].中点以前的四个时节,一般两两相偶,表现为二气交替上升(如“小郢”、“绝气下”与“中郢”、“中绝”;“始寒”、“小榆”与“中寒”、“中榆”),中点以后的时节,如果是三个,则这三个时节自为一组(如“三卵”、“三酉”),如果是两个,则这两个时节连同中点自成一组(如“三暑”“三寒”).时节的命名主要依据各种“气”的阴阳消长,不同于二十四节气名称多表示某种物候或农时.

参考资料:课本

"613熊岳一号文件"是什么啊?现在网上散布哪都是?

你看到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吧 弄下你你看一下 都是假的 没事

一下是正文,供参考:

刚在一朋友空间上看到一篇关于地震的文章,以下是原文:

[转] 专家预测2010年6月13日河南(主要在新乡)将发生7~8级地震,无论真假,是河南的都务必看看啊!

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震台网预测:中国河南大地震于2010年6月13日降临。震中为河南省新乡市,震级为7~8级左右,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此后还会有六百多次余震,震级均不等。 中国地震监测局已加强监控。北京时间4月19日17时53分,“中链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已于18时14分成功定点在太空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目的就是为全面监控河南地区范围内所有异常情况。请河南人民做好防范工作。

如今地下火山活动加强,火山有可能重新喷发!有动物异常现象,城镇气温上升三点三摄氏度不等,老鼠等啮齿类生物剧增,据郑州地质勘测局发布消息:郑东新区有超过76%的温泉出现水温上升、水色变黑等现象。周至还出现了与唐山地震相似的迹象;连天大雾,空气浑浊,阳光黯淡等。有关专家已于4月20日上午10时许抵达新乡市,并用相关勘测仪器探测表明:地下轰鸣声增强,相比以往“提高”了五十五个分贝。

目前,新乡市大部分官员都准备撤出,分别前往四川、广东等地,却以出差或调动为由。有人问道出差用得着一家人全上麽? 官员们则一个个则哑口无言。所以大家务必注意! 此次大地震相连县市如滑县,封丘,长垣,濮阳,开封等都会牵涉当中。河南省政治委员会已确实《613新乡一号文件》,文件将发布 从6月6日起,郑州,新乡,开封,濮阳,安阳等市区将大范围停工、停课一星期。有关高考的延期问题,省教育厅正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到目前还没有相关文件发布。请大家做好防范!

2012年是不是世界末日我不知道,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看看,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不管是真是假,都请您珍惜身边的一切吧!!!

漏洞1:“美国地震局”并不存在

帖子称“预测来自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震台网”。网友质疑,美国人连自己的地震都预测不准,还预测中国的地震?网友还提出,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后,网上就曾有人发布过“美国地震局预测地震震中向西安迁移”的谣言,并迅速被权威部门予以驳斥,就连文中的“美国地震局”也被证实是个子虚乌有的机构。而在来自官方的新闻报道中,美国地质勘探局明确表示,他们不会预测地震,只做长期概率预报,对地震灾害做出评估。

漏洞2:预测不可能精确到某一天

网帖中准确公布了地震的时间、地点以及震级。网友说,权威部门已经无数次辟谣,称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凡是把地震预报到某一天、某一镇、某一级的准确程度的都是谣言。

漏洞3:中国压根就没“地震监测局”

网帖中称“中国地震监测局已加强监控”。而网友们查询后发现,中国压根就没有什么“中国地震监测局”这一机构。

漏洞4:“中链二号”卫星是虚构

网帖中称“北京时间4月19日17时53分,‘中链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云云。

网友质疑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链二号”卫星,连新闻都没有报道过,发帖人怎么连时间地点都知道这么清楚?

漏洞5:异常现象纯属子虚乌有

帖文中说,“马嵬火山有可能重新喷发”,网友质问马嵬火山活动历史怎么从未有记载呢?

漏洞6:“陕西省政治委员会”是何许机构?

网帖中提到,“河南省政治委员会”已确定“《613新乡一号文件》”。

网友称,造谣者连个 *** 的文件格式都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河南省政治委员会”这一机构。

说句实话吧,这只是谣言!只是造谣者想提高自己的空间点击率罢啦!!!这人真够恶心的

然后我在网上搜索一下,出现同一篇文章但城市不同的还有好几个

其中包括陕西兴平,广东佛山等,发帖子出来是希望朋友们不要相信此谣言!

淅川昨夜地震,请问在最近还会地震吗?

河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河南省16.7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地震活动的构造带。在豫北地区,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三条断裂带。而在豫西地区,又有着秦岭北簏断裂带。这些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及其复杂,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5级以上的强震或者中强震,因此,完全具备了在河南省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

自公元46年10月,也就是东汉建武二十二年九月,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发生了6.5级地震以来至今,全省共记录到可以造成地面局部破坏和人员伤亡的4.7级以上的地震共49次。这当中,5.0级以上的28次;6.0级以上的6次。而且,自1949年以来至今的50多年里,河南省没有发生过一次大于5.0级的地震,但是4.7级以上的却达到了9次,平均每过6年,就要发生一次。因此,河南省在国内均属地震发生中等程度省份,也就是“大震没有,小震不多”。

河南省的地震活动,与临近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六省相比,又有着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等特点。虽然也发生过一些大的如6.0级以上的地震6次,但至今没有发生过一次7.0级以上的强震,这主要是由于在全省范围内没有大规模和高活动性的地震带分布,即使是通过河南省的地震带,也是比较稀松的。强震震中分散,而且多分布于与临省交界的地方,如林州、灵宝、淅川、南阳、潢川、项城等地。这个特点,又决定了在河南省即使发生较强的地震,也只是在边境地区,而不会对省内其他城市造成什么破坏性的影响,不会影响全局。

除了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的特点以外,河南省的地震活动还具有周期较长,重复率低的特点。史料记载,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1987年,通过对华北地区的全部地震活动的对比可以发现,河南省的各级地震重复率是华北省份中更低的。而且从大小地震的关联性来看,河南省的高震级地震的重复率更低,这一方面说明了在河南省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强地震出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河南省的地震活动的周期性较长。

河南省地震活动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震源较浅,烈度偏高。因为发生的地震的震级小,而震源的深度浅,导致了地震烈度偏高,破坏程度相对震级明显偏高的现象的发生。

1978年6月5日21时25分37秒,新乡市发生了一次4.9级的地震。这次地震是河南省在20世纪所发生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较大规模的地震中的一次。震中位置在新乡市郊区的朱庄屯一带,震源深度为22公里,震中烈度为5度强。这次地震的震级不超过5.0级,不算大的地震,但却震撼了整个河南省北部地区,而且其有感范围远远超过河南省的北部!在北至河北省邢台市、南抵许昌市、西达山西省晋城市、东到山东省荷泽市的近55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不同程度都感觉到了震感的存在。而在这之前的1973年11月19日,在南阳市淅川县的4.3级地震、1975年4月22日在安阳林州市的3.7级地震,因其震源浅、震中烈度高,均给地面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并造成人民财产的不同程度上的损失。因此,河南省内地震活动的特点可见一斑。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河南,因其特有的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先,在物质文明相当原始的古代,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不断努力,对地震进行了监测。河南地震监测的历史,就是我国地震监测乃至世界地震监测的历史。早在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我国地震学界的鼻祖,河南南阳人张衡就创制了世界上之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并将其安放在京都洛阳的灵台,名曰“侯风地动仪”。不久以后的永和三年(公元138年),该地动仪成功的记录了发生在陇西,也就是今甘肃一带的地震,由此开创了人类监测地震的纪元。然而直到1967年,中国科学院大地构造研究室在安阳林州设立地震台后,才拉开了现代地震台网正规建设的帷幕。此后,1971年3月,地质矿产部之一物探大队进行了调整,分赴全国,其中的一部分返回郑州。 *** 中央,以及当时的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委托返豫的物探队兼管河南省的地震工作。并开始着手在郑州、洛阳、信阳、辉县建立地震台。同年8月,国家地震局正式成立,物探队随即更名为国家地震局物探队,继续负责河南省的地震工作。1972年,该物探队接收了林州、镇平的两个地震台,至此拉开了河南省全面进行地震工作的序幕。8年以后的1980年7月,河南省地震局正式成立,在此后的1983年,全国进行了科技体制的改革,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震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的通知》,决定全国只保留17个省级地震局,而河南省地震局名列其中。在中央和省市的支持关怀下,河南省的地震监测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广大地震监测工作人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省地震局和地震学会大力倡导和组织地震学术活动,广泛地开展了工程地震服务和地震科学研究,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有的科研成果已具国际先进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河南的地震活动呈现了明显增强的趋势,接连发生了一系列强有感地震。

如,1998年12月26日濮阳3.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6度;1999年6月22日郑州中牟3.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4度。在2000年4月29日南阳内乡、镇平一带发生的4.7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了6度强,在西达三门峡,东南抵桐柏,北到平顶山,南止湖北襄樊的广大地区,都有震感存在,在震中区普遍听到地声。这次地震是河南建国以来首次有人员死亡的依次,共造成1人死亡,26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5680万元。

2010年4月4日今天哪里地震了

2010-04-04 21:53:03 3.0 40.1 113.8 5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交界地区

2010-04-04 21:46:43 4.5 40.0 113.9 8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交界

(近期地震表。谢谢)

2010-04-14 20:19:30 3.7 33.0 97.0 1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12:19:07 3.0 41.9 79.5 5 中、吉交界

2010-04-14 11:15:41 3.9 33.0 96.5 12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9:25:17 6.3 33.2 96.6 3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8:59:41 3.8 32.8 97.0 8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8:12:19 4.7 33.1 96.3 6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8:05:29 4.3 32.9 96.7 8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8:01:17 4.8 33.0 97.1 1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7:49:40 7.1 33.1 96.7 33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5:39:57 4.7 33.1 96.6 6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010-04-14 04:49:05 5.0 23.1 121.4 9 台 *** 东海域

2010-04-13 22:29:28 4.4 23.1 121.4 8 台 *** 东县

2010-04-13 16:29:47 3.3 29.3 105.6 16 重庆市荣昌县、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交界

2010-04-12 06:08:14 6.2 37.0 -3.6 620 西班牙

2010-04-11 17:40:29 7.0 -10.9 161.3 50 所罗门群岛

2010-04-11 12:57:29 4.8 23.4 122.1 8 台湾花莲海域

2010-04-10 06:51:15 3.0 32.8 105.8 12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

2010-04-10 06:23:57 3.0 41.3 79.0 5 新疆 *** 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2010-04-10 02:57:42 3.2 32.3 105.0 17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交界

2010-04-10 02:57:34 3.1 32.3 105.0 17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

2010-04-09 18:51:58 4.1 39.5 118.2 13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

2010-04-09 15:08:07 3.0 37.5 95.8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010-04-09 12:38:48 3.8 37.6 95.8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010-04-09 06:41:35 4.1 36.6 77.4 113 新疆 *** 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2010-04-08 14:05:22 3.8 41.3 79.0 10 新疆 *** 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2010-04-08 13:30:54 4.1 41.3 79.0 8 新疆 *** 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2010-04-07 15:30:01 3.7 36.3 111.7 15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2010-04-07 06:15:01 7.8 2.4 97.1 33 苏门答腊北部

2010-04-05 18:05:42 6.0 -0.2 125.1 33 印尼马鲁古海

2010-04-05 14:02:06 3.0 43.0 85.1 3 新疆 *** 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

2010-04-05 06:40:45 7.1 32.3 -115.1 33 墨西哥

2010-04-04 21:53:03 3.0 40.1 113.8 5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交界地区

2010-04-04 21:46:43 4.5 40.0 113.9 8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交界

2010-04-03 22:51:49 3.1 27.7 99.9 15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2010-04-03 13:04:52 3.8 25.0 98.3 11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2010-04-03 04:39:07 3.2 32.8 88.3 6 *** 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10-04-03 04:26:30 4.0 22.4 100.2 10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2010-04-02 07:27:24 3.3 25.0 98.3 12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2010-04-02 06:29:41 3.0 25.0 98.3 11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2010-04-02 03:52:24 3.4 36.5 83.5 10 新疆 *** 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2010-04-02 01:27:21 4.0 25.0 98.4 11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2010-04-01 00:52:34 3.3 25.0 98.4 13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2010-03-31 00:54:47 6.4 13.6 92.8 33 安达曼群岛地区

2010-03-30 19:13:10 3.1 32.4 92.9 10 *** 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

2010-03-29 03:23:15 3.3 37.5 74.7 7 中、塔交界

2010-03-28 00:35:55 3.0 38.3 73.6 152 中、塔交界

2010-03-26 22:52:03 6.1 -27.9 -70.7 33 智利

2010-03-26 13:50:30 3.0 37.5 74.7 6 中、塔交界

2010-03-26 12:27:47 3.1 37.6 74.7 6 中、塔交界

2010-03-26 01:12:44 3.1 42.0 82.6 8 新疆 *** 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2010-03-25 13:18:05 3.3 32.5 105.2 14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2010-03-25 04:21:14 3.1 35.7 115.4 5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阳县、山东省荷泽市鄄城县交界

2010-03-24 22:05:16 3.2 32.4 92.9 9 *** 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

2010-03-24 10:44:50 5.5 32.5 92.8 7 *** 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

2010-03-24 10:06:11 5.7 32.4 93.0 8 *** 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

2010-03-24 03:06:08 3.3 37.6 74.7 5 中、塔交界

2010-03-24 01:01:14 3.6 37.6 74.7 8 中、塔交界

2010-03-24 00:20:52 3.2 31.3 103.4 13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010-03-23 23:52:21 4.0 31.3 103.4 1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010-03-23 23:51:21 4.9 37.5 74.7 6 中、阿、塔交界

2010-03-23 23:02:05 4.8 37.6 74.8 8 中、塔交界

2010-03-20 14:23:24 4.2 39.2 90.1 11 新疆 *** 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2010-03-20 04:49:41 3.2 33.9 89.1 10 *** 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10-03-19 21:33:45 3.1 31.3 103.6 13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2010-03-19 09:43:02 3.7 33.6 89.3 8 *** 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10-03-19 08:56:02 3.1 37.2 86.6 5 新疆 *** 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

2010-03-18 15:52:23 4.0 34.4 81.8 9 *** 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2010-03-18 05:05:43 3.7 34.6 81.4 8 *** 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2010-03-16 17:44:13 6.1 52.3 142.4 10 俄罗斯

2010-03-16 10:22:01 6.7 -36.0 -73.1 30 智利

2010-03-16 04:40:29 4.0 30.5 81.9 5 *** 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

2010-03-16 04:17:18 4.6 30.5 81.9 3 *** 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

2010-03-15 19:08:27 6.1 -35.8 -73.3 10 智利

河南哪些城市在地震带上

漯河、宜阳、濮阳、焦作、新乡、新安、信阳、商丘、三门峡、济源、鹤壁、安阳、洛阳、郑州都在河南地震带上。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下午 06:06:12

    13.8 5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交界地区 2010-04-04 21:46:43 4.5 40.0 113.9 8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交界 (近期地震表。谢谢)2010-04-14 20:19:30 3.7 33.0 97.0 1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2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下午 10:26:56

    也只是在边境地区,而不会对省内其他城市造成什么破坏性的影响,不会影响全局。除了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的特点以外,河南省的地震活动还具有周期较长,重复率低的特点。史料记载,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1987年,通过对华北地区的全部地震活动的对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下午 10:41:49

    和方位以指导人民从事生产的.《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弱说; 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入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 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火历”的基本特点是用肉眼直接观察昏时(日落后三刻或二刻半)“大火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下午 10:38:21

    失高达5680万元。2010年4月4日今天哪里地震了2010-04-04 21:53:03 3.0 40.1 113.8 5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交界地区 2010-04-04 21:46:43 4.5 40.0 113.9 8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交界 (近期地震表。

发表评论